记者 刘伟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鲍沟镇的现代玻璃产业基地,只见基地内的企业一派繁忙,各类玻璃生产线正加足马力紧张生产。面对当前的繁荣景象和拥有百亿产值的特色产业基地,谁又能想到,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这里仅仅只有一家即将破产的玻璃企业。
鲍沟现代玻璃产业基地的发展,正代表了当前我市产业现状,是全市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90年弹指一挥间,对于我市工业经济来讲,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传统经营发展为现代化管理模式。回眸建党90周年,我市以“工业强市、产业立市”战略为指导,积极实施“六百六促”工程,推进“四业并举促转型行动计划”,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不断提升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去年以来,全市新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2家,总数达到676家;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分别实现1206.3亿元、132.1亿元。
产业集聚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市依托煤化工、机械制造、新型建材、食品医药、能源和轻纺六大支柱产业,围绕传统优势产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做粗拉长产业链条,特色产业集群成长迅猛。目前,我市相继完成了机械工业制造园、鲁南高科技化工园、现代玻璃工业园、精细化工园等多个园区建设。其中,滕州经济开发区的中小机床和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的煤化工均被列入第一批“山东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区域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回眸建党90周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我市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越来越多地吸引一批又一批工业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我市按照“靠大企、联名企、促裂变”战略,大力吸引外资对我市企业实施并购改造、增资扩股,先后与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计划实施了总投资180亿元的百万吨烯烃及精细化工项目;与山东中烟公司合作实施了总投资12.5亿元的滕州卷烟厂异地扩建项目;与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实施了总投资6亿元的青啤异地扩建项目;与金晶集团合作实施了总投资4.78亿元的超厚、超白玻璃生产线项目;与枣矿集团、马钢集团、沙钢集团合作,实施了总投资16亿元的盛隆煤焦化技改项目,为全市工业经济注入了发展后劲。
随着我市工业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加快,经济总量越来越大,工业能耗随之快速增长。如何让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齐头并进,确保完成全市节能任务目标。对此,我市把工业作为节能降耗的主战场,坚持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三管齐下,按照“把源头、调中间、关落后、促循环”的工作思路,做好减量、控制增量,切实提高工业经济发展质量。近年来,我市累计淘汰水泥落后产能450万吨、小火电机组装机容量15万千瓦、小焦化产能45万吨、小造纸产能0.6万吨。同时,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我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清洁生产审核培植,逐步形成了一批资源利用率高、污染排放量小、经济效益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清洁生产企业,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闻推荐
...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