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青岛新闻 > 正文

“打工还是家乡好” ——柴胡店镇“手艺人”家门口创业速写通讯员 董海峰

来源:滕州日报 2011-06-20 22:31   https://www.yybnet.net/

现在,不少年轻人选择背井离乡在外打工。但是,随着近年来城市化建设快速增长,工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一些从事木工、泥工、油漆工等“手艺人”放弃外出赚取高工资的机会,选择在家乡打工。他们说,在家乡打工感觉很踏实,收入也不错。

越干越有劲的巧木匠

见到装修工人郭宜德时,他正和另一名同伴在为一户业主的房屋隔断做细部装饰处理。郭师傅今年38岁,是柴胡店镇前大官庄村人。说起打工挣钱生涯,他感慨地说,只要拥有一技之长,打工还是家乡好,在家乡既能挣钱并且心里会更踏实。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郭师傅已是小有名气的木匠,主要是制作板床、立柜、衣柜、梳妆台等家具。那时,“装修”二字对于不少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字眼,但在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一带,装修已进入百姓生活。2004年,郭师傅受朋友邀请前往新泰,从事酒店、宾馆、歌厅的装修。在那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了射钉枪、刨木机、空压机、切割机等机械,这些机械操作简单,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这对于一直使用传统工具的他真是眼界大开。工程完工后,一心牵挂家中老小的他回到家乡,成了全镇由木匠转行搞装修的先行者之一。

郭师傅说,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市的宾馆、商店、会议室装修逐渐兴起,这一期间,需要装修的工地遍地开花,只要是“手艺人”,一年到头都有活干。“目前咱们的城市建设正在加速,‘手艺人\’的收入也在持续增加,像我现在每天可以挣到700多块钱。可最关键的是,尽管咱本地有许多庞大的装修队伍,但技术较高的‘手艺人\’却很紧缺。”郭师傅说,尽管他年龄大了,但在以后的日子里,如果身体条件允许,还会继续干下去。同时,他也希望现在的青年人学一点手艺,可以长期在家乡挣钱养家。

“赶场”装修的粉刷匠

深蓝色衣服上白迹斑斑,鞋子也被染成了白色,见到“粉刷匠”模样的姬荣响时,他手上还粘着一块块磨砂纸,在墙上不停地打磨,一会儿功夫,墙壁就变得雪白光亮,而他却变得满脸灰白,让人看不出模样。

今年40岁左右的姬荣响是柴胡店镇姬庄村人。2006年,他随同本村的师傅去了临沂、青岛,在装修工地上当了一名打杂工。初学阶段,扛水泥、挑河沙、搬运木料,什么活都干。一段时间后,他开始认真学起了打腻子刷漆活儿。“刚开始干时,胳膊酸、脖子疼是常有的事,关键是很受不了刺鼻的味道,眼睛、喉咙很不舒服。”姬荣响说,虽然每天弄得灰头土脸,却因学到了一门真正的技术而感到满足不已。

2010年腊月,回家过年的姬荣响与村里打工的伙计们喝酒聊天,结果经对比、盘算,他发现虽然这些年在外挣钱更多,但除去租房、生活、孩子上学以及年终回家探望父母,节余的票子还不及在家打工的朋友们。再者,身在异地,孩子教育是一道难题。就在那一年,他和妻子回到家中,将孩子送进本地较好的学校,而他就安安心心地在城区内搞装修。现在,他如果全月出满勤,收入在20000元以上。

“我每天早上7点半就赶到业主家,一般要忙到晚上七八点,就这样还有好多活来不及接,都推掉了。”姬荣响说,现在还有3户业主等着他去刮腻子、刷乳胶漆。所以,他不得不“合理”安排时间,一处刮完腻子晾干的时候,就到另一处施工,一刻也不能闲,忙着“赶场”装修。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目前我市装修市场越来越大,但真正技术精湛的“手艺人”却越来越紧缺,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大部分青年向往外面的世界,宁愿走南闯北也不愿意在家乡打工。而近几年,我市城市建设发展快速增长,家庭装修这块“蛋糕”越积越大。

新闻推荐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和国内最长海底隧道同时在青岛通车

...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滕州庄奇酒坊开业2011-08-29 20:04
猜你喜欢:
评论:(“打工还是家乡好” ——柴胡店镇“手艺人”家门口创业速写通讯员 董海峰)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