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嘉宾:张四立台北大学教授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用他的《乡愁》诗,表达了台湾游子对大陆、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
中秋佳节来临之际,在大坞镇驻地,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张明伦的姑姑——现居台湾的张四立女士。张女士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现任台北大学教授、台北市政府咨事。她说:“滕县(滕州市的前称)是我父亲的故乡,也是我的故乡。”据她介绍,他的父亲张慕仙生在滕州,离开大陆前曾在《中国青年报》、《民国时报》工作过。1941年青岛沦陷时期,任青岛市政府交通总站站长,秘密从事抗日工作,曾被选为省政府第一届国大代表。1948年赴台后供职于多家报社,老人家1976年去世时还念念不忘家乡滕州,嘱托子女一定要代他回家乡看看。
1986年秋天,张四立来北京参加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期间,曾回家乡滕州一次。由于时间紧迫,待的时间很短,但家乡人的热情、淳朴及浓厚的文化氛围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谈到滕州现在的发展时,张女士表示,海峡两岸实现“三通”后,大陆和台湾的联系更密切了。有时在一些书籍报刊或网站上也能看到有关滕州的消息,每每看到“滕州”两个字眼,自己就感到莫名的亲切与温暖,也为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而高兴,如有机会一定再来看看家乡滕州及父老乡亲。
据张明伦介绍,二姑张四立对家乡的感情很深,他于2000年去台湾探亲期间,巧遇枣庄建设系统考察团赴台考察,其中也有滕州建设系统的主要负责同志,二姑听说后,在当时台北最好的宾馆热情接待了考察团一行,并陪同他们一起考察。她当时深情地说:“能在台湾见到家乡的亲人,我心里说不出来的高兴和激动。”
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侄子张明伦的越洋电话又勾起了张四立对家乡的思念。远在海峡对岸的她特地通过《滕州日报》,表达她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和问候。她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此刻,面对家乡亲人的问候,我真的不知说什么好!血浓于水,我们从前是一家人,现在仍然是一家人,以后还是一家人。也感谢《滕州日报》为我和家乡筑起了一座祝福的桥梁,祝家乡的发展日新月异,祝家乡人民中秋快乐,永远安康!”
我们也在这里,深深地祝福张四立女士和台湾同胞中秋愉快,阖家幸福!家乡人民想念你们,盼你们能常回家看看!
采访嘉宾:张四立台北大学教授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用他的《乡愁》诗,表达了台湾游子对大陆、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
中秋佳节来临之际,在大坞镇驻地,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张明伦的姑姑——现居台湾的张四立女士。张女士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现任台北大学教授、台北市政府咨事。她说:“滕县(滕州市的前称)是我父亲的故乡,也是我的故乡。”据她介绍,他的父亲张慕仙生在滕州,离开大陆前曾在《中国青年报》、《民国时报》工作过。1941年青岛沦陷时期,任青岛市政府交通总站站长,秘密从事抗日工作,曾被选为省政府第一届国大代表。1948年赴台后供职于多家报社,老人家1976年去世时还念念不忘家乡滕州,嘱托子女一定要代他回家乡看看。
1986年秋天,张四立来北京参加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期间,曾回家乡滕州一次。由于时间紧迫,待的时间很短,但家乡人的热情、淳朴及浓厚的文化氛围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谈到滕州现在的发展时,张女士表示,海峡两岸实现“三通”后,大陆和台湾的联系更密切了。有时在一些书籍报刊或网站上也能看到有关滕州的消息,每每看到“滕州”两个字眼,自己就感到莫名的亲切与温暖,也为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而高兴,如有机会一定再来看看家乡滕州及父老乡亲。
据张明伦介绍,二姑张四立对家乡的感情很深,他于2000年去台湾探亲期间,巧遇枣庄建设系统考察团赴台考察,其中也有滕州建设系统的主要负责同志,二姑听说后,在当时台北最好的宾馆热情接待了考察团一行,并陪同他们一起考察。她当时深情地说:“能在台湾见到家乡的亲人,我心里说不出来的高兴和激动。”
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侄子张明伦的越洋电话又勾起了张四立对家乡的思念。远在海峡对岸的她特地通过《滕州日报》,表达她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和问候。她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此刻,面对家乡亲人的问候,我真的不知说什么好!血浓于水,我们从前是一家人,现在仍然是一家人,以后还是一家人。也感谢《滕州日报》为我和家乡筑起了一座祝福的桥梁,祝家乡的发展日新月异,祝家乡人民中秋快乐,永远安康!”
我们也在这里,深深地祝福张四立女士和台湾同胞中秋愉快,阖家幸福!家乡人民想念你们,盼你们能常回家看看!
新闻推荐
...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