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 颜璐
10月15日上午9点,百名分别来自实验小学、龙泉小学和前进小学的小记者们,在本报领导和记者团老师的带领下,深入啤酒酿造第一线——青岛啤酒(滕州)有限公司参观学习。
车上办起“辅导班”
10月15日上午9点,百名小记者身着统一的红色马甲,踏上去往啤酒厂的大巴车。在车上,他们兴奋不已,本报社会部主任鞠忠武热情洋溢地向小记者们传授采访知识和技巧,引导他们多听、多看、多问。小记者们听得很认真,纷纷做着记录。实验小学五年级的侯欣怡一边认真地做着笔记,一边默默点着头。她告诉笔者,参加小记者活动两个月来,她的收获特别多。鞠老师很会引导学生,他的话生动形象,不仅让她学到采访知识,还能得到很多启发。这次她又学到不少采访技巧,这次准备好好运用一下。
“酒香扑鼻,不喝就要醉了”
刚下车,小记者们就发出惊叹声,工作人员告诉他们,新厂占地300亩,比老厂大很多。“激情成就梦想”看到建筑物上竖立着的广告语,小记者们禁不住念出声来。随后,小记者们被有序地带入啤酒生产车间进行实地参观,对于啤酒他们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啤酒是怎样生产出来的,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所以,对于这次能亲眼看到啤酒的整个生产过程,他们兴奋不已。刚进车间,就闻到了扑鼻的酒香。“哇,好香啊,不喝就要醉了!”小记者们调皮地说道。
“啤酒生产线如同过山车”
跟随工作人员,他们很快看到如长龙般的庞大生产设备。只见一个个排着长队的空瓶经过一台台机器后,很快变成一瓶瓶成品啤酒。这下小记者们大开眼界,问题也一下子多了起来,围着工作人员问个不停。“这些空瓶子都是回收再利用的吗?”“那个机器是做什么的呀?”“这些瓶子的盖子是当时就能盖在上面的吗?”他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边问边记,像是受过培训的专业记者。工作人员耐心地逐一讲解,从空瓶回收、清洗、筛选,到灌瓶、酒瓶加盖,再到最后的包装。“这里好像游乐场啊!你看啤酒生产线像不像过山车?”一个小记者指着生产线上的啤酒瓶说。
“合作有分工,团结有力量”
亲眼看了啤酒生产的整个流程之后,工作人员又跟小记者们讲到青岛啤酒的企业文化。虽然小记者们还不能很好地理解什么是企业文化,但他们仍认真地做着笔记。笔者打开李经艺小记者的笔记看到,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品质管理,分工合作”等一些关键词,有些不会写的字还加起了拼音。她告诉笔者:“虽然理解得不是很透彻,但是我觉得这位叔叔讲得很有道理,现在我知道了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以后我们的班级活动也要讲求分工合作,大家团结起来,这样我们的班集体才能更进步。”
离开啤酒厂,笔者又采访了几位小记者,“这次活动我不仅亲眼看到了啤酒的生产过程,开阔了眼界,还学到了很多采访知识和技巧,提高了自身素质。真是不虚此行啊!”小记者兴奋地说。
新闻推荐
奇妙的酿酒工艺参观给我带来的启迪蒸蒸日上的滕州青啤壮观的滕州青啤新厂站在新和旧的门坎上参观的意义
...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