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一个让全国人民向往甚至艳羡的城市,一个让世界好奇乃至瞩目的窗口,提到自己的家乡,每一个青岛人都可以随口数落出一堆自豪的理由: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美轮美奂的山海风光,豪爽厚道的城市性格 ,乐善好施的文明之风。这里是开放的前沿,也是创新的基地,这里是本土知名品牌的大本营,也是外来流行时尚的诺曼底。
青岛是那样时尚、开放 、文明又活力,却也有自身不能漠视的短板——文化。“文化沙漠”这样刺耳的字眼,横亘在青岛这个美丽的名字之前已经很久,面对于这样的评价,我们或者不平却无奈地默认,因为在当今的价值观下,和经济领先相比,文化的缺失对于城市个体幸福感而言,可能只是不经意的瑕疵;也有人在努力寻找许多客观的理由,120年的城市年龄,缺少与六朝古都们PK的资本?对外桥头堡的定位,让我们更多地吸纳“新鲜”,却淡化了传承?
那么,“文化”是否真的是可有可无的城市命题?青岛文化真的荒芜成了寸草不生的沙漠戈壁?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文化是个体异于群体的特征和指标,青岛在全国乃至全球无数个城市中“卓尔不群”的根源也在于她与众不同的文化,文化是让记忆隽永,让历史存在的最牢靠的备忘,如果抹煞青岛的文化存在,或许千百年后,有关青岛的记录,只是一片美丽而又孤独的海滩。文化无高无低,更不能以长短论英雄,我们的城市回忆中或许少了帝王将相和亭台楼阁,却也有碧海蓝天下的红瓦绿树,有啤酒飘香和海尔海信,有八大关和奥运会,而那些“拿来主义”冲击“传统国粹”的说法,也不过是文化条块主义的狭隘论调。
青岛当然是有文化的!“文化沙漠”早就该被注上“谬论”的标签再扔到一边!但当我们对它表示不屑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反思这一言论的由来?是否也应该检讨我们面对自己的城市文化时,有哪些应该做的功课没有做?“我们年轻”,不应该成为不注重积淀的理由,“文化存在”的事实,不应该成为在提炼和总结上偷懒的借口,更多的外来和传统的激烈碰撞,确实让我们较别人更有吸收消化、平衡取舍的紧迫性,但这也不应该成为我们对青岛文化习惯性淡忘的原因。
为青岛记录文化底蕴,为青岛梳理文化脉络,或许就是为青岛文化的发展指明方向,这是所有关心、关注、热爱青岛这个城市的人们,应该力所能及的事情。青岛城市文化节正是出于这种目的,为青岛文化过节,而且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也发现这座城市原来拥有如此深厚广袤的文化底蕴。所以我们希望更多的人来为青岛文化过节,也希望在大家的努力下,“文化”会成为青岛人又一个自豪的理由。
记者 魏建华
新闻推荐
端午出游玩的就是花样日期:2012-06-21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