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就像河流一般缠绕着城市 ,相互贯通,和城市形成价值共同体”、“在比较中发现不足,通过文化活动来培养人们的交流意识”……在对文化的研究和探讨过程中,青岛首届城市文化节的两位评委从百年青岛的每一个街道、每一个典故说起,为岛城文化发展提出了大量独到见解,并指出了现阶段存在的不足。
孔祥军:文化是城市“明天的财富”
“这次活动不仅能够比较系统地梳理我们这座城市的文化资源,帮助市民增加对青岛城市文化的了解,更能唤起市民对我们这座美丽城市的热爱,在广泛的层面培养人们的文化自觉和自信。”作为城市文化节评委,青岛大学文学院新闻系主任、教授孔祥军,则更关注此次活动为岛城文化发展所带来的意义。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气质和灵魂,城市文化为城市发展塑造形象和提高品位。“综观驰誉世界的每一座名城,其辉煌无不是来自历史和文化的长期积淀。城市文化氛围的形成,既是人的文明素质的处处展现 ,也是城市建筑美的共同构成,更是标志性文化品牌的价值体现。”
此外,孔祥军认为 ,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明天的财富”。“城市文化发展为城市经济不断扩张开辟了新的空间。当今时代,文化观念的变化推动了新产品的开发、产业结构调整乃至经济结构的变化。如绿色文化、生态文化带来了绿色产业、环保产业,现代人文观念带来了观光农业、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寻根旅游等。这些产业和项目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文化的渗透力不断增强,必然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相应的促进作用,使城市经济对外扩张力进一步增强,推动城市的对外开放与发展。”
因此,孔教授表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应对经济危机挑战,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和谐发展的关键举措,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强调城市文化发展重要性的同时,孔祥军教授也指出了青岛目前面临的文化发展瓶颈:“一是青岛市民存在某种程度的‘自恋\’,其危害是容易导致自闭和自满情绪;二是青岛各个阶层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排外情绪,其危害是容易伤人甚至‘树敌\’。”因此,孔教授认为,应当通过诸如“青岛城市文化节”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来培养人们的交流意识,在与国内外城市的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树立较高的目标。
李明:城市文化大致等同于血液
作为本次活动的评委,青岛市城市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学者李明说 ,自己始终关心文化的本源、持续性与动力。“所谓本土优势,不外乎这三种要素的集合。其中,过程性是应该引起特别注意的 ,文化从来就不是一个无源之水,也不是无本之木,其生长和发展变化都应该有着清晰的逻辑线索 ,平常人们往往看见文化的表象、结果,而忽略了其成长的过程性与凝结在过程性中间的环境因素。孤立地看文化,其实看不清楚,这就像脱离了时代背景去看拉美的爆炸文学、法国的新小说 、美国的垮掉一代、意大利的新浪潮以及德国的废墟文学,你就看不清楚,没法体会其中蕴含的文化沉降。
回到青岛,100多年的文化积累,包含了殖民、后殖民与单向性、本土性、成长性等许多含义丰富的变异,今天所有的文化创新,即便是在全球化的光芒下,也无法完全摆脱掉这些地域性因素的影响,只能从中寻求更个性化或者说个人化的体验,别无他途。当你把这个东西从包袱变成财富的时候,主动性就会增加,成长记忆就会变成奔跑的冲动,新的文化系统由是生成。”
从希腊城邦到欧洲的世俗城市,文化像河流一般缠绕着城市,相互贯通,和城市形成价值共同体。“城市文化对于城市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地方,如果文化发展的好,一定是有一个宽松、宽容、宽广的文化生长环境。”李明认为 ,文化崇尚自由、切入心灵,它更多的需要一个自然、温和、合作、交流的环境,一个可以随时、随地体现过程性和成长记忆的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文化会寻找到体温和脉搏 ,会寻找到发展的方向,会形成价值链接并产生好的作品。所谓引导和促动,应该始终放在文化环境培育上,从产业结构上来说 ,资本应该有一个公平的输入,这个时候市场就会发挥作用。
文/董夏 耿方辉 图/王宏源
新闻推荐
上这网站卖废品废旧电池人家也要日期:2012-06-15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