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男人最温柔的名字,孩子记忆中最宽厚的肩和背。随着时间慢慢推移,父亲头发开始白了,身体不再挺拔。然而,是否当你每次问父亲“身体怎样”时,他的回答都是:“很好,不用担心!”但调查显示,男性患病后的看病频率平均要比女性低28% ,80% 的男性患者承认是因为长期不去医院就诊或讳疾忌医才导致小病养成大病……6月17日就是“父亲节”了,在送去节日祝福的同时,别忘记多关心老爸的身体。
80后不良习惯透支健康
80后父亲年纪最大也不过30岁左右,这群“童心未泯”的大男孩们经常喜欢几个朋友小聚。但长期熬夜、吸烟饮酒、身体超负荷工作等不良生活习惯让这群本应处于身体机能巅峰的年轻爸爸们极易患上肠胃毛病,并常伴有腰膝酸软、手脚冰冷、失眠等。“吸烟会增加心血管病、肺癌和呼吸器官疾病的危险,这一年龄段的男人最好戒烟,如一时戒不了,应多吃胡萝卜、葱蒜、菠菜和橙黄色的水果,多吃鱼类,经常喝茶等以减轻烟害。”市立医院营养科专家张海平建议。
对于一些已有“将军肚”的男士们 ,张海平表示,长期食用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外加过度饮酒、运动量少,让不少人年纪轻轻就患上脂肪肝,但很多男士被检出脂肪肝后并不在意。张医生指出 ,脂肪肝不只是肝脏“胖”一点而已,它往往与代谢综合征互为因果,并随年纪增长最终可能导致或加重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进展。因此,专家建议,年轻爸爸在做常规检查的时候一定要做超声检查,确定是否患上脂肪肝,并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70后应酬多易被糖尿病“伏击”
都说糖尿病是“富贵病”、“老人病”,但35岁至45岁中年男人糖尿病的发生率正逐年升高,且这部分人群由于在治疗方面按时服药的比较少,血糖控制的达标率低。市立医院西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栾健告诉记者,尽管糖尿病在患病5至10年之后会有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发生,但由于患糖尿病之初,身体没有特别不舒服的感觉,所以不少中年男性并不重视,加之他们事业方面正处于上升期,压力大、精神紧张,饮酒应酬比较多,从而导致血糖得不到及时控制。
由于糖尿病前期治疗很重要,及时判断患者的血糖水平是否达标就极为重要。栾医生强调,由于很多Ⅱ型糖尿病患者都是餐后的血糖高,因此,单单进行空腹前的血糖检测是不够的,还需要对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血糖进行检测。另外,栾医生建议,人们需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上进行改善:吃饭时,应该多以蔬菜、粗粮为主,一般而言,每天主食的摄入量应该控制在半斤左右,不能暴饮暴食;适当地根据自己的体重进行运动,比如用步行代替坐车,或是饭后散步等,这样有助于预防肥胖及糖尿病等。”
60后“难言之隐 ”拖不得
都说“男人四十一条龙”,这个年龄的父亲,事业大都开始有所建树,但是在工作压力下,他们大都容易忽视身体不适。国际卫生组织调查显示,20至40岁之间的男性,20% 患有前列腺炎,16%患有泌尿生殖感染;40岁以上的男性,一半患有功能生理障碍和前列腺增生。
据青岛曙光医院男科专家邢文忠介绍,他曾遇到过一位患病多年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因其自行服用抗雄激素治疗,导致性功能明显减退,最后直到拖不下去的情况才来医院就诊。“一些男性发现自己的身体出现所谓的‘难言之隐\’时,常常自行服用药物或接受不规范的治疗,这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会加重病情。”对于这样走过“弯路”的患者,邢文忠建议,应该及早接受正规的治疗,不仅能防止病情恶化,还能减轻相应的经济负担。在接诊过程中,专家发现,因为不了解前列腺增生症状而导致延误治疗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尿频是前列腺增生症的最早期信号,尤其最明显的是夜尿次数增多,且随尿路梗阻的进展而加重,出现这类症状就应该引起注意。”另外,邢文忠指出 ,尿流变细、排尿费力、尿液改变等也是前列腺增生的早期症状。
50后 更年期保健很重要
在大多人意识中,更年期一般都是指45~55岁尽经期前后的女性,但“男性更年期”近些年已被国际上所确定。据专家介绍,男性从40岁开始,雄激素以每年2%~3%的速度递减,但多表现为亚健康的一系列症状,容易被忽视和掩盖,到了50至60岁左右才会表现出典型的更年期症状,如性欲减退、乏力、失眠、多汗易怒等。青医附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刘敏指出,在这个年龄段的男性,通常面临退休或者离岗,社会角色的变化给男性带来的冲击和体验更加强烈,过强的自尊心容易导致中年男性出现心理问题。而女性在这个时期往往也进入了更年期,男女双方在家庭中难免会有一些冲突。
“如果心中的苦闷长期郁积,久而久之,这部分人群就会出现如易怒、偏执等心理问题,严重者还可能患更年期抑郁症。”因此,中年男性一定要注意心理方面的调整,刘医生建议,要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放松身心,经常采用与他人交谈、倾诉的方式来进行适当的心理宣泄。而对于子女来说,应该多花点时间与父亲沟通,这时候的他更需要获得肯定。记者 董夏
新闻推荐
关于《童星花园》第四季小演员选拔补录的通知日期:2012-06-13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