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连续跟踪报道的三浴黑沙终于露出真面目:6月4日,记者来到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地质实验检测中心,跟随科研人员对三浴黑沙进行检测。科研人员从三浴黑沙样本中检测出了大量的碳,其中:碳含量占样本总量的45% ,还有10% 为黑云母矿石,剩下的全是沙滩上的碎沙子。这些未烧透的煤很明显不是沙滩上自然生成,而是人为倾倒在海边 。
黑沙里竟含大量的煤
5月30日,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的一位科研人员跟随记者来到三浴取样。
“从外观看,黑色沙粒在阳光下发亮,呈现无机矿石特点。此外,黑色沙粒跟黑云母的密度接近,十分轻。”在进行定性检测时,科研人员一眼就瞧出了里面的黑云母矿石。可这些黑色沙粒都是黑云母矿石吗,含量到底占了多少?
正当科研人员准备进行深入研究,将这些黑沙取样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另外一种黑色物质外形十分奇特,引起了科研人员注意:这些黑色物质不同于黑云母矿石,个头大小不规则,且有些黑色物质身上还分布着大量气孔。这些气孔引起研究人员猜测:会不会是煤渣?
科研人员找来一张锡纸,挑出这些不同于矿石的黑色物质放在锡纸上,下面用火进行加热。奇怪的现象出现了:黑色物质竟然随着温度升高体形缩小了。这更加印证了科研人员的想法:这些物质里肯定含碳。
为进一步测出里面的碳含量,科研人员进行了更为严谨的检测手段:“利用烧失量方法进行含碳量检测”。结果出乎意料:黑云母矿石的含量仅为10%,碳含量竟然高达45%,剩下的全是黄色的沙子。“这直接颠覆了定性观测的结果,竟然是碳含量占了大部分 。”科研人员对于这个结果也有些惊讶。
实验时守在炉边4小时
6月4日,记者赶到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地质实验检测中心。工作人员将挑出来的黑煤渣放在白纸上,记者发现:这些个头大小不一的黑煤渣,如果不仔细观察,根本察觉不出来。不过这些黑煤渣跟普通的煤还是有区别:已经没有光泽度,并且充满了气孔。“这是燃烧过的煤,由于燃烧不充分 ,所以上面留有大量气孔。”
“一开始,我们还是有些怀疑,怕不确定,还把取出的一份样品寄给了吉林大学的教授,让我导师帮忙看看。”一位科研人员介绍说。为了进一步检测里面碳含量,工作人员又进行了长达四个多小时的定量试验:含碳量检测。含碳量检测的依据是:取一定量的样本,通过高温灼烧,让里面的碳跟空气充分燃烧形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随之排放到空气中。在将剩下的样本进行精确称重,减少的重量就是碳含量。
“这个实验是基本、也是较为便捷检测出里面碳含量的一种实验,被称为烧失量实验。”科研人员介绍说。虽然看似简单 ,但过程较为漫长,一场实验下来需要不停等待:光烘干、灼烧的过程分别需要两个小时、一个小时的时间,工作人员需要掐表进行观察和等待,中途还要不停地掀开盖子,让氧气跟炭充分接触。
黑沙不是天然形成的
检测中心的实验室里摆放了一个“万分之一天平”,它称出的重量十分准确,可精确到小数点后五位数,因此被成为“万分之一”天平。除此之外,还有两台“马弗炉”,外形不一样,但功能几乎相似。“烘干、灼烧全靠它了。”科研人员介绍,“烘干的时候,马弗炉将温度调整到120℃,烘干时间需要俩小时。而灼烧时,也用这台机器,不过温度要调整到1000℃,灼烧一个小时,碳已经充分燃烧殆尽,剩下的沙粒全是硅酸盐之类的残渣。丢失的重量就是碳的含量,这说明碳在里面占据了近五成的重量。”科研人员介绍。
经过科研人员的实验得出结论:三浴的黑沙主要成分是碳元素。并且,这些碳并不是天然形成,而是人为倾倒,因为不少煤渣燃烧并不充分。随后,记者咨询第三海水浴场负责人,据介绍:“第三海水浴场以前是封闭式沙滩,后来开放,不少人偷偷倾倒垃圾。并且,三浴前段时间有填海情况。发现了不少建筑垃圾。我们也接到市民反映,但我们没有资金,也没有精力全天24小时守株待兔去抓,监管起来有难度。”文/图 记者 李敏
新闻推荐
布告牌日期:2012-06-06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