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艳锋 通讯员 相湛昌
今
年以来,日照检验检疫局以外贸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己任,坚持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全面提高检验检疫工作有效性、提高贸易便利化,积极为全市外经贸持续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今年1-11月,日照局共检验检疫出入境货物32581批,货值207827万美元,其中,出境货物30079批次、货值165498万美元;入境货物2502批次、货值42329万美元。实验室完成检测业务16437批次、78778项次,业务量居全省分支局第三位;完成出入境人员健康体检10718人次,业务量居全省第二位。
□减负,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今年年初,日照检验检疫局出台了《日照检验检疫局服务蓝色经济帮扶出口企业促进外贸发展若干措施》,免收小微企业的一般原产地证书签证费和证书工本费,每年可为企业节省相关费用约30余万元;同时,严格落实出口活畜、活禽、水生动物全额免收检验检疫费和对其他出口农产品减半收取检验检疫费的优惠政策,截至目前共为辖区进出口企业节省相关费用约354万元;9月16日,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日照检验检疫局在第一时间制定了九条补充措施,严格落实中央关于免受检验检疫规费等各项优惠政策,截至目前为进出口企业免收检验检疫费310万元;此外,还积极引导辖区企业利用原产地优惠政策,前11个月,共签发各类优惠原产地证书6856份,签证金额1.76亿美元,间接为企业减免优惠关税约2.1亿元。
□创新服务,帮企业“过冬”
今年以来,受外需萎缩影响,我国进出口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为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适应更加严峻的外贸环境,日照检验检疫局从今年3月4日起,推出“检务代签证书”新举措,对无特殊要求的出口货物,实行检务代签证书制度,减少企业报检成本,帮助企业提高竞争优势。截至11月份,共为企业代签证书1.56万份,代签比例超过86%,共为企业节省时间约1.8万小时。
莒县作为一个外贸大县,部分农产品出口居于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但多数企业距离市区路途较远,为方便莒县进出口企业办理检验检疫业务,促进莒县外经贸发展,日照检验检疫局在莒县设立办事机构,受理报检和咨询、取样,并每天传送检验样品、送达检验检疫出具的证单和委托监装等部分检验监管业务。办事处运行以来,为莒县进出口企业节省人员及交通费用97余万元;缩短检验检疫周期至少5-8天,将口岸服务延伸到内陆腹地。
□提速增效,压缩流程时限
为进一步加快通关放行速度,降低企业通关成本,日照检验检疫局全方位优化检验检疫流程,不断压缩检验检疫时限。
该局着力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技术中心本年度新增检测项目375项,基本满足了日照辖区进出口商品的检测需求,彻底改变了商品检测外送的情况,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时间成本;
该局适应企业分布格局和产品检验需求,将食品农产品实验室从岚山迁回日照,综合检验检测时间由原来的7天缩短为目前的4.5天,效率提高65%,每年为辖区进出口食品农产品企业节省送样、人力及交通等费用800余万元;
他们还开展流程时长专项治理活动,全面清理影响检验检疫流程时限的环节,自我加压、提升效率。目前,出境流程平均时长3.37天、缩短1.92天,入境流程由以前的一周左右缩短至目前的3-4天;铁矿、镍矿等大宗矿产品11月起,制样与实验室检测时间由过去的平均9天,压缩至现在的4天,时效性大大提高,极大地减轻了企业成本。
12月10日,岚山边检站与岚桥港务有限公司举行移动执勤车交接仪式。
移动执勤车的投入使用旨在实现“手续在一线办理、问题在一线解决、效率在一线体现”的执法目标。移动执勤车的投入使用将有效缓解岚山口岸执勤警力不足的瓶颈制约,有助于岚山边检更好地践行“港口发展到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的服务承诺,进一步提高口岸通关效率,更好地满足港口企业对顺畅通关、高效通关的服务需求。
(本报记者 贾艳锋 通
讯员 刘文涛 摄)
实华30万吨级原油码头引航成果通过鉴定
本报讯(记者 贾艳锋 通讯员 田峰)12月10日,日照港引航站申报的“基于日照港岚山港区实华30万吨级原油码头现状的VLCC油轮引领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项目,通过了市科技局组织的,由青岛、连云港、日照三地海事、港航、引航、船舶等方面专家组成的科技成果鉴定委员会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目的科研水平已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该项目旨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克服岚山港区航道一期工程水深、宽度不能完全满足大型船舶满载靠泊的“先天不足”,挖掘引航技术潜力,满足港航企业发展需要,推动日照蓝色经济的发展。
该项目小组成立以来,根据岚山港区实际的气象水文和航道弯多、流急等实际情况,充分考虑30万吨级(VLCC)油轮航行和靠泊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精心测算,反复论证,逐步形成了一套安全可靠、科学合理的引航方案,并综合采用船舶操纵模拟试验与实船操纵相结合的方式对引领方案进行了验证。
经过半年多的实践与应用、修正与改进,技术攻关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截至2012年11月底,引航站应用该成果已成功引领了14艘次吃水19米以上的满载油轮靠泊实华码头。30万吨级满载一程船的成功进港靠泊,不仅可为合资双方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也极大地帮助企业巩固和开拓了货源,有效地拉动了临港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为日照市早日成为我国沿海重要的战略能源储运基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日照港员工食堂看“文明餐桌”
本报讯(记者 贾艳锋 通讯员 安佰明王萍) 走进日照港员工食堂的餐厅,一幅“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的标语赫然映入眼帘,就餐人员排着队等候在售饭台前,服务员洁净的工作服、工作帽、口罩佩戴齐全,微笑着招呼着每一位就餐员工,还不时轻轻的提示“吃多少,点多少,吃了不够,可以再点……”在日照港员工食堂里,你能看到的文明场景,不仅仅是这些,还有更多更多———
文明宣传从视觉听觉感觉无缝隙覆盖
墙面上,各种彩色的宣传画《文明餐桌活动倡议书》、《文明餐桌活动承诺书》、《文明餐桌在行动》,图文并茂,把餐厅点缀的格外温馨,《文明餐桌公约》版面更引人注目:“创建节约型社会,从节约粮食开始。”上面是员工们的签字,他们新手写下自己的名字,表达牵手文明的愿望,营造港口和谐食堂的决心,共同行动,将文明进行到底。
电子屏上“绿色环保,从点滴做起”、“文明生活,从我做起”等字幕在不停滚动着。
餐桌上摆着一个个五颜六色的桌牌,食堂餐桌也需要编号码?仔细一看,原来摆放在餐桌上的,都是文明餐桌活动的温馨提示语,就餐时一抬头就能看到,想不看都难。
“文明餐桌”各有特色
售饭时,食堂所有从业人员,除了洁净的工作服外,胸前还都一律佩戴“健康合格证”,并将每人的健康合格证在班组版面“我保证健康,您健康保障”上公示,让就餐员工看着着实放心。
除此之外,食堂管理员还介绍了员工食堂的几项特色管理,“色彩管理法”、“餐饮6T管理法”、“厨师炒菜记名制”等,促进了食品卫生和食品质量的提高。严格管理废弃油脂,杜绝废弃油脂流向地沟油非法加工环节。开展“明亮食堂”活动,实现了物品的定置管理,彻底清理卫生死角,营造了窗明几净的就餐环境。
“取消一次性筷子”、“减少使用方便袋和快餐盒”、“吃不了兜着走”、“少量多次”、“意见征求”、“半份饭,小盘菜”等,各食堂纷纷使出浑身解数,你追我赶,活动花样不断翻新,使活动落到实处。
配送站也不甘心落后,提前“存下过冬粮”。在原材料大量上市、价格最低的时候,大量采购储备,降低原材料成本,使就餐员工得到更多的实惠。今年已储备萝卜12000斤,白菜55000斤,大葱20000斤。
小账目,大效益,食堂员工“双赢”
自今年4月份开始,员工食堂用环保消毒筷子替代了一次性筷子,减少一次性方便袋和快餐盒的使用。
“以前吃完饭收拾桌子,满桌子塑料袋、一次性筷子、餐盒、剩饭剩菜,垃圾成堆,现在好了,桌面干净了。”服务员们笑了。
“用环保筷子替代一次性筷子,既卫生又环保,还节省了成本,增加了效益。仅此一项,每月至少节省5000元,一年就节省6万多元。”食堂管理员小账目算得很清楚。
“半份饭,小盘菜,花同样的钱,可以买几种不同品种的菜,比以前省钱了,剩饭剩菜少了。”就餐员工们对这项举措非常欢迎。笔者粗略的算了一下,每人每天节省 1元钱,员工食堂每天3500多人次就餐,每天就能节省3500多元,一个月就能节省10.5万,一年就是126万。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小账也不可不算。
“民以食为天,食以礼为先。”小餐桌折射出大文明。文明餐桌活动的开展,让员工与文明握手、与陋习告别。节俭用餐、安全用餐、卫生用餐、健康用餐成为日照港各员工食堂的一道靓丽风景,舌尖上的文明之花在这里绽放!
新闻推荐
“小阳春”量涨价跌成主流 2月底开始的成交“回暖”,在3月显现出不断升温的迹象。 由于“两会”之后预期从紧加之债务压力缠身,开发商普遍进入“去库存化”状态。由保利、万...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