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秀萍/文 特约摄影记者 刘明照 马孝彩/图
4月13日,2013“乡村文明行动·日照示范村(居)”系列报道采访组第一站,来到东港区河山镇范家官庄。
在范家官庄,草莓大棚一个连着一个,前来采摘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
当天,是日照市入春以来气温最高的一天,温度达到26摄氏度,大棚内的温度更高。摘一颗草莓放进嘴里,清清凉凉的,怎一个“爽”字了得。
当日正遇到一个幼儿园组团来摘草莓,老师带队,父母孩子结对。有的还是第一次见到“活”的草莓,索性坐在草莓畦埂上吃起来。
2009年,村民尚明星贷款5万元,在自家1.3亩地里建起了本村第一个温室大棚,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些村民对此议论纷纷:贷款种草莓?能收回本来吗?尚明星敢想敢干,顶住压力,同年还推出了观光采摘活动。市场价三四元钱一斤,尚明星定的采摘价为10元钱一斤。结果,当年就实现利润2万元。
现在,尚明星经营了两个大棚,共2.6亩。去年,毛收入为8万元。现在,他又在建设玻璃温室,研究无土栽培技术。这个项目试验成功,将意味着市民可以将草莓搬到自家阳台上种植。
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村里陆续有人跟着建大棚种草莓,就连岚山区虎山镇都来取经。在范家官庄村的带动辐射下,费家官庄、茶庵、岔路口、程子沟等村也成了草莓种植专业村,现在全镇草莓面积已发展到2000余亩。
在引进新品种的同时,范家官庄的草莓种植户还不断研究栽种方式。在尚秀安家的草莓大棚里,记者发现,他家的草莓大棚采用了“草莓+葡萄”的套播模式。草莓的采摘期从1月开始,持续到五六月份。而葡萄的成熟期正是从六七月份开始。这样,草莓和葡萄接力,一棚多用,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
据河山镇党委宣传委员刘霞介绍,范家官庄村位于204国道以西距城区仅7.5公里的地理优势,大大刺激了大棚草莓的发展,草莓种植已成为全村的主导产业。
目前,范家官庄草莓面积达300亩,其中冬暖式大棚40个,中小拱棚120多个。冬暖式大棚草莓亩收入超过15000元,中小拱棚草莓亩收入超过7000元。
在生产管理中,全部实施无公害管理,施用有机肥,采用蜜蜂授粉,对病虫防治采用生态生物防治技术,使得草莓口味独特,培育了河山草莓口感细腻,酸甜适中的品质,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主要销往市内以及临沂、青岛等周边地市。
今年,范家官庄的草莓采摘园被列为全市重点培育的精品采摘园之一。下一步,范家官庄的采摘经济,还要在有机化、规模化、品牌化和市场化上下功夫,借助日照市旅游局、河山镇政府的扶持政策,“四化”打造草莓采摘示范村。
上图:草莓种植户尚明星在展示盆栽草莓下图为草莓种植户尚秀安在大棚里修剪葡萄
新闻推荐
青岛国际邮轮客运中心建筑方案日前获批。按照方案,邮轮客运中心建筑造型宛如纽带,意蕴着连接大海与城市、历史与未来、青岛与世界。目前,邮轮客运中心正在加紧施工,今年年底将完成主体施工,明年上半年...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