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伊茂林
中国画学会会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郭怡孮是潍坊人,在当今画坛影响巨大。今年9月12日,郭怡孮到临淄出席齐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当天下午参加在齐鲁美术馆的书画笔会。笔会间隙,记者采访了这位国画名家。
郭怡宗与李波相识于25年前。采访李波时他曾提到,1988年,他到中国画研究院(今国家画院)举办个人展览时,遇到了前来参观展览的中央美院国画系主任郭怡孮先生。郭怡孮看了李波的画后,大家赞赏,邀请李波去中央美院给学生讲一堂课。李波当时还在山东轻工美校任教,觉得自己是个中专学校的教师,怎么能班门弄斧去中央美院讲课呢?他婉言谢绝了郭怡孮先生的邀请。
25年过去了,年逾古稀的郭怡孮至今记得那次邀请。他说:“我当时在中央美院国画系抓教学,看了李波先生的画展后,觉得他传统的东西很到位,画面又融入了现代构成的元素,很新颖,在当时是走得很靠前的,我很想让他去给中央美院的学生讲讲。”
其实,1988年那次画展,并不是郭怡孮第一次见到李波的画。早在1981年,他就曾到博山见过李波的作品。郭怡孮为什么到博山呢?他说:“我与淄博还是挺有缘分的,我的第一个展览就是在淄博博山举办的。”原来,1981年,郭怡孮和中央美院另外两位名家姚有多、李行简一起,本来打算到青岛举办三人展。他们三人中,郭怡孮画花鸟,姚有多画人物,李行简画山水。途径淄博时,知道轻工美校所在的博山书画氛围浓厚,就中途停留下来。郭怡孮回忆说:“我的第一个画展计划是在青岛的,中间改变了主义,先在博山展了一下。”
在博山举办展览期间,郭怡孮见到了李波的作品。虽然这次没有见过李波本人,但对李波的作品却印象深刻。32年过去了,郭怡孮回忆说:“李波先生传统笔墨掌握的非常熟练,墨的变化、嬗化有独特风格,包括他画的线,很有金石味。另外,他的画面构成,他用传统笔墨与现代构成组合,这条路走得比较早。这两点让我很欣赏,值得我学习。”
1984年,李波的第一次画展在博山举行,郭怡孮也来看过。遗憾的是这一次也没有见到李波。直到1988年,他们在北京第一次相见。1988年见面后,他们有过多次电话交流。郭怡孮也从此关注李波的作品,并在多次展览会上见到过李波的作品。而李波对郭怡孮的赏识和邀请,一直非常感激。
花鸟画讲究意趣,李波的作品取材广泛,意趣纵横,充满生活气息。郭怡孮认为,李波画体现出了花鸟画的基本风格,又有了独到的创新和发展。郭怡孮对李波的不善言谈、潜心治学也是印象深刻。他说:“李波先生不是走市场的那种画家。他70岁了,还在钻研,并且达到了一定深度。在这种急功近利的大环境里,他不为名利所动,潜心画画、潜心治学,这一点应当提倡。”
郭怡孮简介
郭怡孮,1940年生,山东省潍坊市人。中国画学会会长,中国潍坊?中国画节发起人之一,1962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院长。先后在美国、法国、日本、加拿大、肯尼亚及国内多次举办个人画展。曾应邀在加拿大、日本等国及我国香港地区讲学和学术交流,曾获“文化部优秀美术作品奖”、“中日水墨画特别优秀奖”等。
出版有《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郭怡孮》等多部画集。编著有《中国画教材》、《郭味蕖花鸟画技法》、《白描花卉写生》、《写意花鸟画技法》、《花卉写生教程》、《花鸟画创作教程》等,并有多部教学录像带发行。郭怡孮创作力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出新,注重表现生活中的自然美。作品淳朴含蓄,富有生机。他是当代中国画创作活动的重要组织者之一,美术教育家和花鸟画创作的代表性画家。
新闻推荐
...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