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青岛新闻 > 正文

《烟台美食·丹桂记忆》(3), 历史深处繁华源远流长

来源:烟台晚报 2013-09-13 18:48   https://www.yybnet.net/

芝罘区地方史志办公室《烟台晚报·今日芝罘》主办

YMG记者汪道霞通讯员唐娅周健荣

20世纪初的烟台,是一座人口不足10万的小城,但却是地处沿海的重要商贸码头,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百业兴旺。丹桂街全长不足200米,却极为繁华,曲艺、戏曲、民间表演云集;不远处烟台山、朝阳街洋行林立,西风盛行,使得烟台在某些方面曾与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齐名。

商贸流通发达,集市林立

近代烟台在开埠以前,已经是一个商贾云集、初具规模的商埠,一度被称为“中国北方货物的集散地”。但开埠以前,除了通伸、海阳、西河、上夼等一些村落外,只有两处具有城市萌芽性质的地方,一处是“奇山守御千户所”,俗称“所城”。另一处在天后宫,俗称“大庙”,是重要的商贸中心。这两处地方,前者有城无市,后者有市无城。清雍正年间,芝罘湾已成为我国北方海上运输的重要港口,广州、福建、宁波等地商船来往频繁,前来供奉妈祖的人增多,天后宫得以不断整修、扩建。至清道光年间,老烟台已有商户千家,成为商贸往来及胶东各地粮油渔盐等土特产集散的商业重镇,天后宫香火日益旺盛,庙前东、西商贸市场随之繁荣,形成了鱼市街、草市街、果木市街、鸡鸭市街、竹竿市街、菜市街、面市街等多种集市林立的格局。这里同时还成为老烟台的民俗文化中心,每逢春节、元宵节及海神诞辰、仙逝之日,都要举行盛大的文化活动,俗称庙会。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福建船帮、商贾又集资在大庙东南修建了天后行宫(今福建会馆),院内建有一座独具特色的大戏楼,全部构件都在福建制成,海运到烟台组装起来。台柱、护栏都是石头镌成的,雕梁画栋,极尽其美。商业活动规模大增,经济基础实力雄厚,为文化繁荣奠定基础。

“京剧码头”称号叫响,丹桂戏院声名远播

追溯丹桂街的历史,无法不说“丹桂戏院”,丹桂戏院见证了烟台京剧历史上的繁荣。1906年,大连人张子禄意识到京剧在烟台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便投资修建了烟台第一座正规剧场———德桂茶园。1916年后更名为“丹桂茶园”,也称“丹桂舞台”、“丹桂戏院”,其名称的更改缘于京剧一代宗师周信芳(艺名麒麟童)。

早在1871年,上海便有个丹桂茶园,1911年扩建为丹桂第一台,周信芳自1915年5月进入丹桂第一台,前后达8年之久,这也是麒麟童成名的舞台。自1907年起,周信芳先后五次来烟台献艺,德桂茶园成为周信芳唱红的舞台。1916年,人们遂把德桂茶园更名为丹桂茶园,与上海的“丹桂”南北呼应。这个二层砖木结构的楼房从此成为烟台戏迷欣赏国粹的聚集地。一百年间,除了京剧大师梅兰芳外,其他名角均到丹桂戏院演出过。

解放前,流传着这样一句关于京剧演出的话“天津扎根,北京唱红,上海赚钱”。许多京剧名家都走着这样一条路,但那时交通不发达,从北京到上海只有两种途径,一是火车,另外就是坐船。据烟台戏迷唐彦斌老人回忆,当时的铁路线路途远,耗费的时间与精力多,而坐船既便宜又快速。因此,许多艺人都选择坐船往返北京、上海两地,而途中,必须要经过天津、烟台、青岛三地,烟台作为中转站,好多艺人利用下船休息的空余时间,来到茶馆及戏楼唱上一段时间。就这样,烟台“京剧码头”声名远播。谭鑫培、孙菊仙、余叔岩、高庆奎、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等约250位各个流派的京剧名家都曾在烟台登台献艺。

市井文化的渊薮,老烟台的精神归宿

烟台文史界前辈王焕理和谭鸿鑫的文章《丹桂舞台丹桂街》说到,“这一带整日说唱声、鼓乐声不断,入夜更是灯火通明、热闹非凡。”中辕门以东是文化娱乐地段,建有三明茶楼、艳云茶楼、筱舞台、忍安社、平寿社等曲艺娱乐演出场所,节目丰富多彩,有西河大鼓、梨花大鼓、胶东大鼓、单弦、相声、评书、双簧、快板书等曲艺节目,有京剧、评剧等戏曲节目,还有皮影、魔术、武术等民间表演,日夜鼓乐笙歌,热闹非凡。著名西河大鼓女艺人筱舞曼在此连演十年不衰,唱红了烟台。文史专家安家正先生说:“以戏院为中心,周围有几条街,可说是饭馆林立,商店接踵。”庞杂的娱乐圈,吸引了各类小商小贩,使得这一片区域,成为老烟台的文化娱乐中心,整日车水马龙。“老烟台差不多都有一个‘丹桂\’情结。”安家正说。烟台是个著名的侨乡,许多老烟台人定居海外,他们见了乡亲,几乎第一句话都是问,“丹桂还在吗?”著名京剧艺术家马少波在他最后一次返乡时,遥对“丹桂”虔诚地三鞠躬,泪流满面。安家正认为,任何一座城市,特别是像北京、成都这样的古色古香的城市,都有“茶馆文化”,因为人们的感情需要交流,爱憎需要宣泄,必须有一个渠道。这个渠道在烟台就是“丹桂”,它是烟台的“文化基因”。

丹桂街上有中低档次的饭馆可供亲友相聚,有从河南坠子到山东快书的娱乐可以满足不同的精神需求,还有“变戏法”、“拉洋片”之类的表演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大马路洋风浓郁,朝阳街干净漂亮,但那是上层人物的,老百姓在其中熙熙攘攘,找到了自己精神归宿的是“丹桂”。“丹桂”是市井文化的渊薮,是与市民感情最贴近的整体记忆。

1940年6月17日刊载于《鲁东日报》的筱赵松樵等在丹桂舞台演出戏单。

1938年10月6日刊载于《鲁东日报》的王芸芳等人在丹桂舞台演出的戏单。

丹桂舞台正门,1944年改名为金刚大戏院。

新闻推荐

受雷雨天影响多路航班延误

本报讯(YMG记者耿晶通讯员田南阳)昨天间断性的降雨给飞机起降带来了一些麻烦。一架由沈阳发往烟台的南航飞机不得不在青岛备降,等待航路通畅后再飞往烟台...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烟台美食·丹桂记忆》(3), 历史深处繁华源远流长)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