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龙河在家写作
夏龙河(右)和辛希孟
退稿结识了辛希孟
1968年1月5号,夏龙河出生在莱阳团旺镇的李家白庙村,到了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爷爷把夏龙河叫了去做伴。爷爷是个有文化的农民,解放前读过私塾,家里有好多黑木箱子,里面全是书,夏龙河很快成了个“书虫”,还仿着写起旧体诗。
几乎所有的男孩都有武侠梦,初二的时候,夏龙河动笔写自己的“江湖”,一月下来写了二十万字,仍意犹未尽。
1984年,初中毕业的夏龙河不肯上学了,“高尔基才念五年书,我想作家不用上学。老师让我写个短的试试,我写了短篇小说《公路载着一颗心》,投给《胶东文学》,被退稿了,那我也不上学了。”
团旺镇银行有个辛希孟,比夏龙河大11岁,酷爱文学,本来是去镇邮局看有没有自己的退稿信,却看到了夏龙河的退稿信。他没想到附近还有写小说的,骑车跑了15里路,找到夏龙河,俩人不仅成了好朋友,还在团旺成立了个“春柳文学社”,参加者20多人。“辛希孟是社长,大家没事就聚到一起,议论长短篇的写法。他还指导我读名著,我第一个笔名希墨,就是随着他的名起的,对我来说,他就是挂在我天空的太阳。”
1985年,夏龙河到了莱西望城服装厂打工,这里经常要“撵活儿”,最多的时候,50多个小时不睡觉,钱还特别少,一个月多了能赚个20块,少时只得8块钱,那也没阻碍住他写小说的热情,没桌子没椅子,就趴在床上写。辛希孟骑自行车跑了四十多里地来看夏龙河,看着他简陋的宿舍和他的小说,说:“你肯定能走出去。”夏龙河把辛希孟看得特别重,必须请顿好的,“我兜里只有十多元钱,请他吃完饭,剩了五毛钱。我们又去游泳,然后一起骑车回到团旺,路上尽谈文学的事。”
在莱西打工这段时期,夏龙河每个月都要向外投个两三篇,从没发表过,倒把厂长惹恼了,公开在会上骂他:“你个土包子,还想当作家当记者啊?不务正业!能干干,不能干滚!”此后,他的信就经常被人撕开,还被人嘲笑,吓得他只好把投稿和跟文友通信的地址写成工友家。
不久,莱西的文友给了他一本《海鸥文学》,上面写着要举办个小说大奖赛,“我寄了个短篇小说《篝火》,获得三等奖,心里很高兴,但不敢声张,怕他们说我吹”。后来,厂子连8元钱也发不下来,夏龙河就又回了团旺。
乡亲们上门来讨债
1987年,夏龙河认识了代国玲,这是个初中毕业但喜欢看书的姑娘,她非常相信他能靠写作赚到钱。姑娘对他的信心,深深打动了夏龙河,1989年,俩人幸福地结了婚。
1991年,夏龙河跟着辛希孟的大哥做地毯。这期间,他写了个中篇小说《日劫》,辛希孟看后说特别好,马上联系了鲁迅文学院的同学葛安荣,葛安荣看了也说好,给推荐到《钟山文学》,不久就来信说稿子已经过了,“我们听到信后,激动得抱在一起,都落泪了,没想到过了三个月,小说退了,我整整哭了一下午。”
1993年,夏龙河单干了,主要给莱山亚泰地毯公司做加工,每次送货都是坐班车。为了省点路费和时间,他都是坐到回里下车,扛上地毯,涉过回里北面一里多宽的大河,再走三四里路,把货交上。冬天最难过,河面结冰,要脱了鞋,趟着刀片一样的冰碴过,上岸后,小北风一吹,腿肚子上的血口子钻心地疼痒。
六月的一天,夏龙河扛货来到河边,看水势又高又凶,不敢轻率过,“我试探着走了不远,就没到腰了,赶紧退回来,放下地毯,脱得就剩条裤头,打算先试试水,没想到水深得踩不到底了。水面有草的地方浅,我拚命想游过去,可越游反而被水冲得越远,我害怕了,难道要冲到海里去喂鱼?就在这时,水莫名其妙地把我旋上岸了。”
大难不死的夏龙河,内裤被水冲跑了,光着屁股向上走了五六里路,才看到放在河边的地毯和提包。他穿上裤子扛上地毯,重新回到公路,上车坐到烟台北马路,再坐五路车去亚泰。
1996年,亚泰倒闭,“他们欠了我五六万,贸美针艺也欠了我十多万,而我欠着乡亲们的钱,每家都欠一二百。当时上班的一月也就百八十,大家就上门来要,院里院外站满了人,说啥话的都有。我们两口子给人家赔笑赔得脸都木了,儿子当时六岁,吓得直哭。”
我是男人不能哭
亚泰的倒闭,让夏龙河长了经验,“亚泰是把外贸公司的单子给我,一是降低了我的利润,二是有很多不可控因素。我有加工力量,不如上外贸公司接单。”
1997年,“我找了一个非常好卖的图案,也联系上了外贸公司,做活儿需要毛纱和钢丝布,但我光有债务没有钱。”夏龙河跑到青岛请熟人吃饭,赊到了价值一万多元的五百斤毛纱,又从烟台一家钢丝布厂赊来三万多元的钢丝布,“因为我一直做得比较大,行业都知道我,敢赊货。”还缺晒图的钱,正好青岛有人要张价值五百元钱的地毯,“去青岛的车票20元,我跟同学借了50元,卖钱回来,我晒了300元钱的图纸。”万事俱备的夏龙河,迎来了好年景,忙到年底,就把十多万的债务还清了。
此后一直到2004年,地毯形势很好,夏龙河每年都能出十万平方英尺的地毯。他开始设想———等赚到五百万或一千万,就去美国弄个办事处做地毯批发。为了实现理想,“我不买房不买车,把赚的钱都用在生产上。没想到,2006年,美国发生了次贷危机,有的银行开始倒闭。我们的地毯属于奢侈品,没人买了。”
2008年,做金融投资的雷曼兄弟公司倒闭,引发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不光地毯订单没了,欠我十多万的客户也没了。”这是一次更大的打击,夏龙河家里堆满了地毯,银行欠着贷款,而欠款又要不回来。“认倒霉吧,我是男人不能哭。”
几乎绝望的夏龙河又发现了个商机———做出口的家居装饰油画,“画出样品,发给美国的画廊看,他们感觉行,就下订单。”2008年冬天,美国有个公司要订六十万张油画,价值六百万人民币,是个大生意。美国人很精明,同时在南方也找了两家工厂。外贸公司的朋友悄悄向他透底,说南方的报价是10元钱,你能做到10元以里就能成。“我找了好多工厂,报到9.8元,客户都要打订金了,南方突然冒出个公司,报出了2.9元的超低价!”后来一了解,才知道问题出在画框上———外观差不多,夏龙河的框子是实木,人家是空心塑料壳,“失去了订单,我不后悔,做生意应该赚钱,可我觉得不应该欺骗客户。”
一年签了七本书
2009年,辛希孟来看望走投无路的夏龙河,说你写文章赚钱吧。“我开始给报刊杂志写稿,但写了一段就不想写了,因为我的理想是作家,必须写小说。”到了年底,夏龙河根据自己的经历,写出了第一个长篇小说《美国大订单》,“我找了好多家出版社,选题报了二十多次,但最多走到三审就触礁。我发现有些编辑会到网上找文章,就把《美国大订单》发到了新浪原创文学的商业题材版块,不久,榕树下的编辑麦麦找到我,邀请我发到榕树下。一年后,工人出版社和我签了约。”
2012,是夏龙河的丰收年,他一共签约《毒咒》、《喋血钢刀》、《美国大订单》、《丛林要塞》、《大清鬼头金》、《远东无人城》、《成吉思汗陵墓传奇》等七本书,讲述莱阳螳螂拳抗击日本黑龙会历史的《喋血钢刀》,已由新世界出版社正式出版;用悬疑手法追忆南明永历帝逃到缅甸的凄凉历史的《毒咒》,也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同时,由于《毒咒》获了2013年1月榕树下第六届原创文学大赛最具潜力作品奖,出版社又让他加写了《毒咒2》。长篇小说《婚姻底线》获榕树下全国原创小说大奖赛都市生活类第一名。写小说的同时,他还在《新华书目报》开了文学评论专栏《希墨翻书》,并在《青年文学》、《山东文学》、《小说月刊》等全国一百多家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时评等计七十余万字。但夏龙河最爱的依然是写长篇,“想探知痛苦会给人的心灵带来什么样的伤害,了解人们经历危机后命运将如何转折,这些,只有长篇小说才可以做到。”最近,中国广播出版社又约他写了通俗历史小说《昭武九姓传奇》。
书写了不少,钱赚得不多,但生活很幸福。说到钱,夏龙河有自己的见解:“生意好的那些年,我每年光零花钱就得几十万,可是天天不快乐。金钱是激发人欲望的东西,今天赚一百,明天就想赚一千,人总是处在焦虑的状态。现在,我就有个吃饭钱,但天天活在文字中,内心充实又快乐。说到底,人要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至于这个事能否赚大钱,倒不必去考虑,毕竟人生不过百年,快乐健康最重要。”
新闻推荐
“的哥”直追“金龙”3公里, 只因2厘米剐痕,两司机争执不下,乘客无奈下车
本报讯(YMG记者权立通实习生于禛祎摄影报道)昨天上午,芝罘区芝罘屯路到幸福华信家园长达3公里路段,上演了一起因2厘米剐痕引发的追车“大战”,一辆出租车从北马路汽车...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