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滕州日报》”栏目推出后,陆续刊发出的征文几乎篇篇都很精彩,尤其是主政报社的老领导和与《滕州日报》有过亲密接触的杜孝玺、张格等同志的征文,饱含深情的回忆,对报社未来的发展祝福憧憬,汇集起了正能量。
作为在报社工作16年的我,虽然离开了4年,回想起那些真情奉献的岁月,忘我的工作激情,特别是任广告部主任那几年,广告额连年攀升,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依然心潮澎湃。捡拾起的岁月痕迹,有奉献的汗水,更有收获的快乐。
2005年上半年,受上年度全国报业整顿的影响,滕州日报社虽然生存下来,但广告的营业额也跌至冰点,近半年广告收入不足60万元。此时,报社领导班子进行调整,新任社长针对报社现状,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全面改革。打破原来年底进行竞标的模式,7月18日进行了广告竞标,原来几个人跃跃欲试,可是300万元的标的额一出来,马上退缩了,报社最辉煌的时候广告额也就是200万元,而且上半年的形势摆在面前。我也是很犹豫,首先想到的是困难,如完不成可要全额从下一步的工资中扣除,这个风险是很大的。到了下午,我想关键时刻不能挺身而出,畏首畏尾,对不起报社多年的培养,最后果敢地在标的基数上又加了10万元,以310万元中标,同事们掌声如潮。
310万元的标是中上了,压力对我来说是很大的,而且一些风言风语也很多,有人说我疯了,异想天开;有人说我根本干不到3个月就要下来。开始的一段时间我吃不好,睡不着,脑子里思考着如何完成任务,拿了几套方案,改了又改,尽管后来证实方案很好,但当时没有经过实践检验,心里没底。那时的想法就是——拼了,认准正确的方法+不懈的努力=成功。好在新的报社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广告经营工作,把经营创收作为报社发展的支撑点和生命线,改变重办报轻创收的局面,形成了办报和创收两条腿走路的新格局,人人关心广告经营,人人为经营出谋划策的浓厚氛围开始形成。这让我增添了干好广告部主任的底气。
我把始终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科学地判断形势,从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高度思考问题、把握方向作为我的经营法宝;善于抓大事,抓主要矛盾,处理问题迅速果断作为我的经营风格。我提出了“以策划活动带创收,以优质服务赢市场”的新思路,大胆改革坐门等客的做法,细分出房地产、汽车、流通、通讯等12个行业专人负责;严格制度,规范运作,制订了“大客户登记”、“每天早例会”等8项制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培养了一流团队,招聘了8名大专以上学历的业务人员,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雷厉风行,高标准严要求,工作风风火火,不推不拖。我也会每天带队去十家企业,找厂长经理推销广告。刚开始,见不到企业法人,根本联系不到广告,于是我要求业务员到企业必须见到厂长。第三天,我们到啤酒厂,等了两个多小时才见到了刚从青岛派来的年轻厂长,我把滕州的历史、人文、经济等情况给他做了介绍,并向他推荐《滕州日报》,他欣然同意在本报投放广告,后来我和他成为了好朋友。通过这件事,我要求广告人要做全才,有知识、有口才、有生活经验、对市场熟悉、对产品和信息全面了解,还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在我们一帮人的辛勤耕耘下,小客户变成大客户,新客户变成老客户,短期客户变成长期客户。翻一下报纸广告,这些年房地产、汽车、通讯等客户对我们支持很大,同时在强有力的广告支持下,他们发展更是迅猛,这就是相得益彰吧。
为了进一步扩大《滕州日报》的影响力,为经营造势,在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开始做社会和民众关注度高的活动。许多策划书我都亲力亲为,精雕细琢,不厌其烦,唯恐疏忽了哪个细节。2006年10月1日国庆节,报社第一次在火车站广场搞大型集体婚礼,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9月31日夜间,我和崔广德主任,李东桦,李青,鞠鹏,程明军等同志都在火车站广场,让主持人进行对台词,找供电局人员接电线,和广告公司人员铺地毯,调试音响,拉好背景布,支起彩虹门, 一件事一件事落实好,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一早四辆大巴拉着26对新人,开始入场,广场上人山人海,吸引了2万多人观看,不但倡树了文明新风,还带来了可观收入。后来还举办了读者节、房地产交易大会、百强县汽车巡展等等,由于办节会的经验越来越丰富,效果越来越好,报社走出一条以策划活动带动广告经营的新路子。通过全体人员的努力,三年迈出三大步,报业广告额由158万元升到340万元,第二年达到500多万元,第三年600万元,为报社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连续四年被评为省级广告工作先进个人,连续三年受到枣庄和滕州市嘉奖,2008年被提拔重用。
遇到经营难题的时候,我也曾彷徨过,皎洁的月光下,小清河静静流淌,我走了一圈又一圈,思考问题,想点子,找出路;有时也让报社领导和同事帮着出主意、理思路;有时还请教《寿光日报》的周杰山社长。人生就是经历,经历的多了,经验也就多了,原来看似天大的难题就变成小难题了,原来遇到问题心浮气躁,慢慢地能冷静应对了。
报社在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创业历程中故事太多太多,经过一代又一代报人的不懈努力,才有了今天魅力四射的报纸,才有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年轻队伍,才有了实力强劲的报社。几代人的无怨无悔的奉献,为了什么,一切源于对报业深深的热爱。
感谢报社对我的培养,在报社工作期间学到的东西,是今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锻炼了我的采编能力,广告经营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驾驭全局的能力,为我后来到新的岗位驾轻就熟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感谢报社领导和同事们,谢谢你们对我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虽然吃了些苦,但报社却给了我很多。我想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只要肯奉献,肯吃苦,认真扎实,生活对你的回报将大大超出你的付出。
愿报社更强,愿报社的全体同仁更好!
新闻推荐
...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