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李晓龙 刘考勇 记者 郑华伟)“企业规模膨胀,流动资金需求量大,靠自身积累根本跟不上趟,资金链一度面临断裂的危险,多亏了这800万元的贷款,真是雪中送炭!”日前,郓城县百货大楼(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殿杰告诉记者。
郓百集团拥有员工1200多人,3个综合性商场和21个直营店。陈殿杰介绍说,这两年集团加速搭建渠道、铺设店面,以两个月新开一个直营店的速度扩张,营业面积从5万平方米增加到6.5万平方米,实现了郓城县乡镇全覆盖。规模的膨胀对资金有了更多要求,每年需新增3000万元流动资金。在资金极度紧张时,郓百集团通过郓城县政府与青岛银行合作的区域集群授信业务,在一周时间内就获得贷款800万元。
陈殿杰所说的区域集群信贷业务,是郓城县政府为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同银行开展的一项创新合作。郓城县筛选推荐贷款企业,帮助银行进行贷前调查、贷后管理,银行把区域看做一个大客户,一次性对该县开展几十户、上百户企业的业务。贷款无需抵质押物,风险控制手段是“小担保圈+大担保金”,几家企业组成联保体,政府协调按授信额度的一定比例提供担保金以防范风险。
2012年4月19日,郓城县政府与青岛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向青岛银行推荐企业89户,组成联保体18个。郓城县政府对企业情况熟悉,让授贷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抹平了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鸿沟。银行可以获得贷款企业的用电量、纳税、股份或法人代表变更等情况,政府协助贷前调查、贷后管理,既减少了银行业务成本,又降低了不良风险,政府搭桥,实现了中小企业与银行的双赢。
据郓城县委常委、副县长张防介绍,郓城小微企业多,占比60%-70%。这些企业很多达不到大银行的贷款条件,但通过县政府与青岛银行的结合,让区域集群业务模式填补了这部分空白,既给予了中小企业资金支持,也有助于释放区域经济内生动力。
截至目前,青岛银行在郓城的区域集群业务贷款余额已达4.8亿元,覆盖100多家企业。一些政府人士坦言,招金比招商效果好,对中小企业,集群授信模式是一场“及时雨”,被形象地比喻为“不是一勺一勺浇水,而是下了一场及时雨”。
新闻推荐
...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