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此时,中国的每条路上,都挤满了千千万万回家的人,虽然一脸疲惫,却内心温暖,即使一票难求,经历风霜雪雨,但回家的念头依然坚定。春运,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词语,这些年,变化的是交通硬件条件的日新月异,不变的是无数的人还是会在谋生的城市和故土家园之间,完成一次充满幸福和心酸的辗转旅程。
汽车上颠簸5小时才能到家
人物:董师傅
目的地:泰安东平
离家距离:235公里
见到董师傅时,他正和工友一起在淄博市客运中心等车,四五个大编织袋是全部的行李,手握一杯豆浆,这就是当日的午餐。和善朴实是董师傅留给记者的印象,整个采访过程,他脸上一直挂着笑容,热情地与记者拉着家常。
在陶瓷厂工作的董师傅,每天早上6点多就要开工,一天工作12个小时,“人得跟着机器走,说不上辛苦,走到哪里都要卖力气的。”这边的工资比家里能高一些,同村不少人都在一起打工。
说起孩子,董师傅叹口气,说:“虽然经常打电话,但每次也说不了几分钟,有时候他们会说想我,可是我不太好意思说想他们。”因为汽车车次多,每次回家董师傅都选择坐汽车,颠颠簸簸要5个小时才能到家,这一年,董师傅一共回了3次家,但总共加起来在家的时间也没超过半个月。
有什么新年愿望呢?“希望大女儿明年能考个好大学,家人平平安安就行了。”董师傅笑着说。
考完试赶快回家
人物:韩瑶瑶
目的地:山东青岛
离家距离:270公里
韩瑶瑶是淄博某大学大四的学生,今年参加了研究生考试,从1月5日走出考场的那一刻韩瑶瑶就计划着买票、收拾行李、回家。
见到韩瑶瑶的时候,她正在将行李打包,说起刚刚过去的研究生考试,她告诉记者,整整半年都在为考试做准备。“原本计划着,考完试一定要好好睡个懒觉,一定疯玩几天,一定和同学吃顿大餐,但真正考完了走出考场的时候,却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如释重负,因为要开始好好规划下我的未来了。”做为一名“准毕业生”,韩瑶瑶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初尝踏入社会的味道,让她不免有些不适应。春节临近,有太多话想和父母聊,有太多问题想倾诉,积压了半年的情感就等回家的那一刻倾泻而出。
回青岛,韩瑶瑶选择坐动车,270公里的路程2个小时就能到了,由于淄博到青岛的车次较多,车票并不难买,1月16日中午11点就能到家了。采访结束时,韩瑶瑶对记者说,她以前认为“春运”这个词只是指外来打工人员,从来不认为自己也是其中一员,“走出研究生考场的那一刻,突然有了对未来的不安感,或许‘春运\’指的并不是单纯的回家,而是指的离家在外的心要回到港湾了。”
(晚报记者李妍)
新闻推荐
...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