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暴雨再度让繁华的现代都市原形毕露。
5月11日,深圳上演暴雨围城,5000辆公交车受阻、2000辆汽车被淹;青岛一面挡土墙在风雨中倒塌导致18人死亡、3人受伤。进入“2014内涝季”,大城市的“良心”准备好了吗?近日多地发生的内涝灾害在警醒城市管理者排水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国务院颁布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自2014年1月1日施行,这意味着城市排涝管理已经有法规可依。“徒法不足以自行”,国内大城市在这5个多月的时间中对《条例》的执行落实情况如何?城市“看海”现象何时不再重演?记者分赴深圳、青岛、北京等城市进行了调查。
暴雨围城之后
各地加紧城市排涝建设
今年以来,暴雨围城对于深圳不是第一次。就在今年3月底,一场50年一遇的暴雨造成深圳出现200多个内涝点,投入50亿元巨资修建的深圳机场漏雨更是成为网民吐槽的焦点。暴雨之后,深圳加紧了城市排涝的建设。
根据深圳市水务局的统计,2010年-2013年,深圳投入10.3亿元用于城市防灾减灾,主要用于片区防洪排涝工程、海堤达标加固、排涝泵站等工程建设。截至2013年12月,全市共有297.9平方公里的涝区,目前已完成治理的易涝点108个,完成涝区治理面积43.8平方公里。然而11日深圳的内涝再次证明,面对越来越极端的天气,城市管理者根本没有任何资本、没有任何时间躺在上面的数字上“喘口气”。
暴雨也曾经给北京造成刻骨铭心的伤痛。2012年7月21日,北京暴雨造成79人死亡。北京市水务局相关人士表示,为滞蓄雨洪水,北京将结合现有湖泊、低洼地、砂石坑等区域,因地制宜,确定蓄滞洪区。2015年年底完成5项大型骨干雨洪滞蓄工程建设。然而面对《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对城市各管理部门提出的严格要求、设置的问责机制,相信在2014年北方雨季到来之前,北京的城市管理部门还有很多细致的工作要刻不容缓地去做。
对照国家标准
城市排涝仍要啃硬骨头
对照国务院颁布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各地的城市排涝工作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专家表示,各地要达到这一目标仍有很多硬骨头要啃:
解决“九龙治水”问题
城市内涝治理是系统工程,需要规划、国土、水务、建设等各个部门配合、协同作战,但目前的情况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没有强有力的协调机制和顶层设计很难取得大的突破。
调整“重建轻管”思路
例如,深圳后海高档房地产项目林立,南和香港隔海相望,可就是这个片区,当地10个楼盘地下管网都没有建好房子就已经建成而且都售罄,污水被逼直排入海。“严格来说,没有排水行政许可,项目是不能获得规划审批和环评的。”深圳市人大代表杨勤质问道,这是“经济脚步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
当前很多城市的排水系统是相对固定的,一旦修建成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被“固定”了。因为城市排水系统工程庞大,有时候看上去是维修一个点上的问题,其实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往往是上游系统休整了,下游没有配套休整就难以匹配,有时候就等于做无用功,这种情况必须改变。
专家观点
法规不能成“绣花枕头”
排水是维系城市“生命体”健康循环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的要件,与民生改善、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城市内涝治理工作取得较大发展,但“重地上、轻地下”“重面子、轻里子”的情况仍然严重。仅仅依靠一部在基层还未得到深入执行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很难使逢雨就涝的局面彻底扭转。
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闪淳昌说,当前各地最应该做的是提高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标准。例如,一座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要按百年一遇洪水的标准设计施工城防系统;50万人口以下城市,按50年一遇标准设计。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袁奇峰说,建议一方面要科学规划,统筹处理好城市排水系统的修整工程,另一方面可以借鉴一下目前其他国际城市的普遍做法,就是在城市中加入一些多样性的生态基础设施,用来应对突发天气情况。
专家们表示,在今年雨季到来之前,各地应当积极自查,是否已经真正落实《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中的重要内容,根本目的是搞好城市排涝治理,让现代都市在暴雨天灾中依然能挺起腰杆,尤其要杜绝“下雨死”“走路死”等人祸的发生,绝不能让国家法规成为“绣花枕头”。
延伸阅读
我国首次明确城镇内涝防治设计标准
新修订的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自今年2月10日起施行,首次明确城镇内涝防治设计标准。这是记者5月12日从住房城乡建设部获悉的。
据住房城乡建设部介绍,城镇内涝防治的主要目的是将降雨期间的地面积水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此前我国没有专门针对内涝防治的设计标准,修订后的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增加了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和积水深度标准。
根据新标准,关于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特大城市为50年到100年,大城市为30年到50年,中等城市和中小城市为20年到30年。这就意味着,特大城市内涝防治设施至少应能抵御50年到100年一遇的暴雨。
怎样才算抵御住了呢?根据地面积水设计标准,必须同时达到两项要求,一是居民住宅和工商业建筑物的底层不进水,二是道路中一条车道的积水深度不超过15厘米。
新标准还提高了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如特大城市的中心城区为3年至5年,这意味着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的雨水管渠最低应能抵御3年一遇的暴雨。
根据新标准,大城市中心城区的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为2年至5年,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中心城区为2年至3年。
标准除了按照不同规模城市进行分类外,还分别按照城市中心城区、非中心城区、中心城区的重要地区,以及中心地区地下通道和下沉式广场等不同部位进行了明确。
新闻推荐
3次参加世界杯小组赛程06月16日 星期一 03:00 洪都拉斯 vs 法 国06月21日 星期六 06:00 洪都拉斯 vs 厄瓜多尔06月26日 星期四 04:00 洪都拉斯 vs 瑞 士主教练:路易斯·苏亚雷斯(哥伦比亚人,55岁)号码 ...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