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是输油管道,地上是生产一次性打火机的工厂;输油管道斜穿锅炉房而过,距离明火不足 10米;学校操场占压输油管道,上百孩子在危险源上玩耍……这是记者在辽宁实地采访时发现的。近期,随着输油气管道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工作的展开,更多的重大隐患“浮出水面”。
打火机厂坐在“火山口”上16年
位于辽宁省辽阳市太子河区近郊的辽阳凯嘉五金塑料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小有名气的一次性打火机生产企业。1997年工厂扩建时,就有一条原油输送管道在厂区地下穿过。我国《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规定,输油管道不得通过城市水源区、工厂、飞机场等。然而,就在这条管道上面,工厂已生产经营了整整16年,其最危险区域——丁烷气缓冲罐和丁烷气灌装车间,距离管道都在8米以内。
打火机厂坐在“火山口”上,这样的事并非个案。辽宁省发改委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省目前发现的2223处输油气管道安全隐患中,建筑物、构筑物占压就有573处。
在辽宁省盘锦市,为“美的城”楼盘配套建设的一座学校因操场地下有输油管道穿过。
在辽阳市,一家小型工厂的地下有输油管道穿过,而且所经之处,距离工厂的两台燃煤锅炉不足10米。
保护地下“生命线”亟须硬制度
随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新建的油气管道陆续进入老化期,近年来安全事故频发。近期全国各地开展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对输油气管道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梳理,逐一制定整治方案,全面清除危及管道安全的违章占压等安全隐患。
辽阳市发改委副主任王海波说,一些隐患处理困难,跟相关法规不细化、不明确有关。比如在制定打火机厂整改方案时,《石油天然气管
道保护法》并没有规定具体的安全距离是多少,而《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虽然有规定,但其表述均为“不宜小于多少米”,不具有强制性。
辽宁省盘锦市近期在进行管道安全排查时发现,管道企业不向政府上报信息,加上政府部门之间信息不共享,导致了很多错误规划、错误审批的出现。
“绝大多数管道事故都是因工程施工引起的。”沈阳化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包日东说,这其中既有“野蛮施工”,也有根本就不知道地下有管网的情况,结果酿成大祸。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博士张国强建议,在保护管道安全方面,相关部门要严格依法行政;同时规划、国土、建设等部门要做好信息沟通和联动执法。张国强说,“在隐患整治时,要构建赔偿与责任的联动机制,管道企业、政府部门和占压单位三方谁违反了法律,谁就对隐患整治带来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油气管道安全隐患多
平均10公里就有2.5处隐患
记者17日从安监总局了解到,自从去年青岛“11·22”事故后,安监总局等有关部门在全国开展了油气输送管线等安全专项排查整治。截至5月底,共排查油气管道隐患29436处,平均每10公里就有2.5处隐患,但整改率只有12.6%。数据
陆上油气管道966条,总里程近12万公里。
排查出油气管道隐患29436处。
被占压11972处
安全距离不足9171处
交叉穿越8293处(本组稿件均据新华社电)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周芳 通讯员 刘佳)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公告显示,光大银行正式成为“海关加工贸易银行保证金台账”合作银行,目前国内具备此项业务资格的银行仅有三家。据了解,根据与海关总署确定的...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