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青岛新闻 > 正文

互联网18岁 魅力,互联网18岁 魅力

来源:青岛早报 2014-08-17 08:54   https://www.yybnet.net/

1996年7月份,青岛正式推出了面向公众的互联网服务,18年,弹指一挥间。穿越时光隧道,不禁让人思索:18年来,互联网给人们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回顾岛城接入互联网18年的发展,互联网貌似无所不能,也产生了很多关键词,从最早的“网上冲浪”、“伊妹儿”到现在的“朋友圈”、“抢红包”,透过这一个个关键词,让人们看到了18年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改变了大家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看到了通过18年持续创新,一幅波澜壮阔的互联网画卷已然绘就。

“网上冲浪”其乐无穷

讲述人:郝军职业:青岛瀚海网络总经理触网年份:1996年

1996年7月份,青岛正式推出了面向公众的互联网服务,家庭用户只要有电脑、Modem、电话线,就可以上互联网“冲浪”。随即,流行语“网上冲浪”应运而生。

“‘网上冲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就是在Internet互联网上获取各种信息,进行工作、娱乐。”作为岛城第一批网民,郝军介绍说,当时上网主要工具靠浏览器,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上输入网址,在web页面上可以移动鼠标到不同的地方进行浏览,这就是所谓的 “网上冲浪”。

“那时候,上网还不像现在这么24小时想上就上,要等到夜深人静家里人不用电话了,才能扯来电话线拨号上网。”郝军说,想当年,新浪还叫做四通利方论坛,那时的网络论坛就像一个记事本,十分简陋,连个原帖回复功能都没有。四通利方论坛的存在,积攒和培养了一批中国最早的网民。等上网硬件变好的时候,这批网民去寻找自己待惯的地方、有感情的地方。

【大事记】

●1996年7月,岛城正式推出了面向公众的互联网服务。

●1997年,网易、搜狐和新浪先后创立,论坛兴起,有人将这一年称为中国互联网元年,全国网民达62万人。

“伊妹儿”让通信更简单

讲述人:刘海勋职业:家电企业销售经理触网年份:1998年

E-mail,电子邮件,1998年,“伊妹儿”这个昵称开始在网民中广泛使用,现在这个美丽的词汇已经少有人提及了。当年,人们要去电话局申请个人拨号上网的账号,才会配给一个电子邮箱号。科技改变生活,被大家昵称为“伊妹儿”电子邮件,在几秒钟之内就可以发送到世界上任何指定的目的地,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网络用户联系。在即时聊天工具尚未兴起的时候,人们在网络上互相通讯往来用得最多的要属电子邮件。

今年37岁的刘海勋也是岛城较早使用电子邮件的一批人,1998年,刚刚大学毕业的他被所在工作单位派驻到上海开拓市场。“因为工作在外地,需要经常和青岛总部联系、汇报业务,使用长途电话发传真太贵,单位就给驻外人员统一配备了电脑,并且接入互联网。”刘海勋说,他使用的第一个邮箱是雅虎的,后来是新浪的,再后来是网易,现在使用的是企业邮箱。“工作16年来,收发电子邮件是我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天都要登录邮箱看看。”刘海勋说,随着网络设备的发展,现在直接用手机就能阅读、书写邮件。

即使是现在,大部分人士的名片上仍然印有“伊妹儿”,收发电子邮件已然成为数以亿计中国网民的家常便饭,蓬勃发展的“伊妹儿”让通信更为快捷、沟通更为便利、信息传播更为畅通。

【大事记】

●1998年,免费邮箱、个人主页和免费电子报刊订阅兴起。

QQ聊天伴随网民成长

讲述人:贾海涛职业:房产中介小老板触网年份:2000年

1999年2月,腾讯正式推出第一个即时通信软件——OICQ,也就是现在的“腾讯QQ”,QQ用户由最初的2人到现在已经发展到同时在线用户数突破2亿。想当年最火的互联网沟通方式还是聊天室。当时使用聊天工具的人并不是主流用户,大多数用户仍在使用网页版的同城聊天室。如今,OQ却成为了每台电脑桌面甚至是手机桌面上的必备软件,也几乎是每个上网的人第一时间要激活的即时聊天软件。

2001年9月份,刚刚考入青岛科技大学的大一新生贾海涛还没等把学校熟悉过来,就和刚刚认识的同学们一头扎进了学校旁边的网吧。由于当时上网费较贵,往往是四五个同学围着同一台电脑。“一个人注册四五个QQ号,起不同的网名,变换不同的身份,和天南海北的人胡诌乱侃。”贾海涛说。如今,33岁的贾海涛已为人父,且经营着一家房产中介,QQ依然是他每天用的最多的软件。现在的贾海涛即使不能坐在电脑前面,他的手机也会一直挂着QQ。

【大事记】

●1999年,第一个即时聊天软件OICQ出现,门户网站最热门的板块之一就是“聊天室”。

●2000年,中国三大门户网站(新浪、网易和搜狐)在纳斯达克上市。

●2001年,中国十大骨干互联网签署互联互通协议。

●2002年,中国互联网第一届大会召开。

网购太便利懒得逛商场

讲述人:朱晓惠职业:私企财务经理触网年份:2002年

辣妈朱晓惠的网购生涯始于2003年。“到去年淘宝给每一位买家发去了一份完整账单,我在网购上的总花费是10多万,我自己都觉得挺惊讶的。”

最初注册淘宝,是为了帮朋友“作弊”。朱晓惠的朋友当时开网店卖自己闲置的衣服饰品,怕没人买,没有信誉累计,朱晓惠给她当托儿,十块二十块的小东西,拍来付款,然后朋友把钱打回来。

朱晓惠买的第一单东西是一条贝母项链。“在小店里看到的,标价120元,网上才卖30元,当时就惊着我了,这是不要钱的节奏啊!”淘宝会让人上瘾,那段时间,朱晓惠每天到了单位不挂淘宝,就百爪挠心、没着没落。网购分段位,在朱晓惠的网购生涯中,最开始是衣服,然后买鞋,积累了更多经验后,网购延伸到了食品、电器、电子产品甚至黄金。“去年,中国大妈抢黄金的时候,我在网上也买了几件漂亮的首饰。”要说网购的坏处,朱晓惠觉得,网购让自己越来越宅。

【大事记】

●2003年,阿里巴巴集团投资创办淘宝网。

●2004年,谷歌、新浪、雅虎等开始推出大容量邮箱。

●2005年,百度上市了,阿里巴巴收购了雅虎中国。●2006年,中国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病毒“熊猫烧香”爆发,优酷成立。

●2007年,《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发布、中国互联网第三波集体上市。

全民“偷菜”席卷网络

讲述人:刘俊超职业:银行职员触网年份:2004年

2008年开始,开心农场作为社交游戏的领头羊开始进入大众的生活,SNS也渐渐成为游戏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随着社交游戏 《开心农场》风靡全中国, “偷菜”这一流行语也变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就如一股旋风掀起一场全民 “偷菜风浪”。一时间, “偷菜”瞬间蹿红网络,席卷网民生活。于是,“你‘偷\’了吗”便成为大家见面的招呼语。

在岛城,数十万都市白领成为“偷菜”队伍中的主力军,每天在“偷”与防“偷”中乐此不疲,半夜调好闹钟起床,只为偷到好友农场里值钱的果实。在香港中路一家金融企业工作的刘俊超说,有一天晚上,她在午夜时分、凌晨2时和3时分别起来“偷”了三次菜,收获了两三万 “金币” ,兴奋得一晚上没睡着觉。那时,她每天花在“偷菜”上的时间约10个小时。

【大事记】

●200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设立,云计算成为 流 行 语 , 开 心 网 崛起。

新闻推荐

昨天第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开门纳客开幕式创了年来的最短

昨天,第24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开门纳客,开幕式创了24年来的最短开幕式纪录,只有短短2分钟,但是过程简洁又惊艳。上图:昨晚,在崂山区世纪广场啤酒城,游客和市民开怀畅饮。 记者 孙启孟 摄<<见5版...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互联网18岁 魅力,互联网18岁 魅力)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