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青岛新闻 > 正文

强化内涵建设 打造特色名校

来源:大众日报 2014-10-22 15:46   https://www.yybnet.net/

□王原刘向锋吕海波

9月19日,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正式启用,为进一步优化资源布局,提高学校影响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集“蓝黄”两大区位优势于一身的滨州医学院,近年来通过调整顶层设计,确立了“一个战略目标、一体两翼战略布局和五个战略支点”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视为“蓝黄”两区培养优秀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医学智力支撑为己任,不断强化内涵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彰显办学特色,积极推进国内知名医科大学建设。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做强做大“特色”文章

滨州医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46年的国立山东大学医学院,1956年独立建制为青岛医学院,1970年青岛医学院整体搬迁到山东省原惠民地区行署所在地北镇办学;1974年设立青岛医学院北镇分院;1983年随驻地更名为滨州医学院。2002年烟台校区投入使用,形成了滨州、烟台两校区办学的格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推动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滨州医学院党委书记刘树琪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山东省高等医学教育的“同质化”倾向明显,学校顺应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医药卫生人才培养的新需要,结合实际,对学校“十二五”规划进行了适当调整。

经过深入调研,滨州医学院确立了“一个战略目标、一体两翼战略布局和五个战略支点”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一个战略目标”是指建设国内知名的医科大学,这也是几代滨州医学院人的夙愿和梦想。“一体两翼”是指以山东半岛为一体,以胶东半岛、黄河三角洲为两翼。“五个战略支点”是指人才、优势学科与特色专业、开放合作办学、社会服务、改革。为推动工作落地,取得成效,学校还专门成立了“干部与人才工作”“管理体制改革”“学科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德育工程”“条件建设与保障”“开放合作办学”“医疗健康产业”等8个重点工程建设指导委员会。目前,8项重点工程齐头并进,进展良好,为学校加快国内知名医科大学建设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3年,滨州医学院进入山东省特色名校工程15所应用型名校建设单位行列。刘树琪说,作为应用型的高校,主要的就是在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医疗服务等方面主动融入地方、服务地方发展。首要的就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刘树琪表示,学校将进一步完善“以医学学科为主,大力发展药学学科,积极发展医学相关学科,实现多学科渗透融合、协调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在巩固发展好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等传统优势学科专业基础上,紧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校新上了与临床医学专业密切相关的老年医学、康复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以及烟台市亟需的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等专业,倾力打造,彰显特色。

同时,滨州医学院还继续擦亮残疾人高等医学教育品牌,不断提高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实现“大学梦”。滨州医学院院长王滨介绍,1985年,滨医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专门招收残疾青年的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开创了中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先河,成为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近30年来,学校努力探索构建了“残健融合、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残疾人人才培养模式,被誉为“滨州医学院模式”,现已成为我国残疾人高等医学教育的主导模式。2012年,学校招收首批视障学生,填补了我国医学院校和山东省开展本科层次视障生教育的空白。2013年,开始招收听觉障碍、残疾康复、特殊教育师资类学生。同年,滨州医学院特殊教育园区建设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项目建设规模20570平方米,总投资7000万元,集教学、科研、康复服务、生活于一体。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示范作用的特殊教育园示范园区建成后,将成为展示国家、山东省、烟台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形象的一个重要品牌项目和展示窗口。

坚持开放合作办学

主动融入服务“蓝黄”战略

同时坐拥“蓝黄”两地经济区位优势,同时拥有烟台、滨州两座城市的优良资源,这样的发展先机,意味着滨州医学院在融入“蓝黄”战略之初,就已经先声夺人,技高一筹。

刘树琪表示,学校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必须主动融入“蓝黄”,坚持开放合作办学的思路,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积极与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合作,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医教研结合和医疗服务,实现联动配合,协同创新,不断提高开放办学能力和国际化水平。

笔者了解到,2002年,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形成了滨州、烟台两地办学的格局。近年来,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滨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发展,积极支持学校及附属医院建设黄河三角洲医学中心。滨医附属医院先后共计投入1.2亿元用于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设备更新,以13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为基础,建设肿瘤防治中心、骨关节交流合作中心、房颤联合治疗中心和保健康复示范基地,提高疑难危重症的诊疗水平,辐射半径覆盖鲁北和黄三角地区。学校烟台校区在烟台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建成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学园区。9月19日揭牌的烟台附属医院,是烟威地区唯一一所省属三级大型综合医院,可开放床位2700余张。笔者在这里看到,医院现代化水平较高,百姓就医十分方便,来医院考察的专家们表示,“这所医院的现代化水平在国内也是一流的”。

近年来,滨州医学院制定了服务滨州、服务烟台行动计划,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合作,积极承担为地方经济和区域医药经济振兴服务的重大项目,打造“医学智库”。目前,滨州医学院设立了发展规划与政策研究中心、葡萄与葡萄酒研究院、医学人文研究院、听觉言语康复科学研究院、公共健康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致力于学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已与省内外20多家制药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烟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合作,联合申请建设烟威地区第一家“执业药师培训基地”;与烟台渤海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渤海医药研究院”;与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合作共建“新药技术开发中心”……

据介绍,学校还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吴阶平医学基金会、韩国加图立医科大学首尔圣母医院等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共建山东半岛危重病会诊救治中心、山东半岛妇科宫腔镜会诊治疗中心、山东半岛脑科中心等高端医疗技术平台。2013年立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在内的厅局级以上课题160余项,课题经费3970余万元,获得厅局级以上科研奖励209项。2013年滨州医学院作为山东省首家接受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高等医学院校,以六年完全认证资格的优异成绩通过了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老年心力衰竭运动康复护理模式的研究、环境因素与乳腺癌关系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肺内肿块定性诊断等15个项目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有力提高了地方医药领域科技水准。

在融入“蓝黄”战略中,学校积极建设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平台,努力推进科技成果创新和转化。依托呼吸病学“泰山学者”设岗学科与“中德联合睡眠医学中心”合作建立了睡眠医学及研究技术平台;依托神经生物学“泰山学者”设岗学科建立了耳科与神经生物学研究所;与滨州市共建了临床营养与代谢省级重点实验室等,有效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切实提高了服务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不断激发办学活力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之源。滨州医学院在积极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深化以改革促发展的理念。以深入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为抓手,推进“管理扁平化、重心下移、权力下放”,充分调动二级学院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改革的活力和发展效益不断显现,这更进一步增强了向改革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学校也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使“有为才能有位”的理念深入人心,全校上下干事创业的劲头充分展现,极大增强了学校办学的生机与活力。学校也由此吸引了一大批海内外优秀人才加盟进来,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支撑。

积极推进附属医院改革。“适应国内医疗改革的新形势,学校积极尝试推进‘医联体\’建设,将社区医院、县区医院等协同起来,建设融专科、医药、医养、康复于一体的医疗社区综合体,打造医疗服务功能区。”刘树琪说,比如以烟台附属医院为依托,积极建设集医疗保健、康复养生、国际交流合作于一体的山东滨海医疗综合体,打造集老年医学院和康复医学院、山东半岛区域老年病防治中心、烟台滨海老年医养社区于一体的现代养生养老健康文化综合体和山东滨海国际健康城,这将极大地提升烟威地区医疗、康复和保健水平,惠及胶东半岛1000余万群众。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多年来,滨州医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创新能力、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三统一的育人理念,强化“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培养”,不断更新理念、深化改革,构建了融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在课程设置上,学校于2008年、2012年两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学年学分制,逐步与国家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接轨。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上,自2012年起,设立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试点班。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目前现有各类实践教学基地171个,其中直属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5所,教学医院9所,实践教学医院及其他实践教学基地145所,有效满足了学生临床实践教学的需要。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

夯实干事创业之魂

刘树琪还提到,滨州医学院十分重视大学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研究制定了大学文化建设规划,大力推进德育工程和文化建设,深入挖掘办学的优良传统和人文资源,强化滨医精神的传承创新,不断夯实全校上下干事创业、攻坚克难之魂。

从1946年国立山大医学院发展至今,滨州医学院历经近70年的风雨历程。从鲁北小镇艰难办学到烟台、滨州两校区开放办学,从开创中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先河到建设国家级特殊教育示范园区,从本科教学评估优秀到率先接受教育部专业认证,从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到山东省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单位……几代滨医人凭借着独特的“精气神”,秉承“仁心妙术”校训,发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滨医精神,不断开创事业发展的辉煌,续写滨医的传奇。

近年来,面对网络、手机、微博等新媒体迅猛发展对师生带来的影响,滨州医学院主动适应、顺势而为,积极探索移动互联网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通了官方微博、微信,建设家园网等主题教育网站,并于2014年1月,设立了一个集学生思想引领、日常管理、成长成才服务为一体的新媒体信息公众服务平台——“E梦园”。该平台充分整合了人人网、微博、微信、QQ群等校园网络平台,在全校师生之间架设起了一座扁平化交流的桥梁,在引领思想、交流信息、解决诉求、化解危机、丰富文化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E梦园”平台维护志愿者大三学生丁鑫说:“平台维护员接收到利益诉求后,在60秒内快速向相关部门信息处理员反映;相关部门在1个工作日内将解决方案反馈给平台维护员;具体处理部门力求在3个工作日内解决问题,实现网上‘键对键\’交流,网下‘面对面\’解忧。”

笔者了解到,“E梦园”平台运行以来,在短短几个月内新增关注量2000多个,好友量2000余人,有45000余人次浏览,解决学生利益诉求540余件。平台还将“大道理”化为“微话语”,将“大思想”融入“小活动”,将“大理论”变身“多版块”,通过校园新媒体全覆盖,用“E梦园空气”引领青年、培育青年。

新闻推荐

“交通大讲堂”传承美发现美欣赏美

积极传承美、发现美、欣赏美,提炼公交、公路、港口、规划、安全、文化、廉政、融资、物流、科技等领域的“十大美丽元素”,唱响青岛交通运输传播人文美,倡导生态美,走向深蓝美,体现区域美,保障平...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强化内涵建设 打造特色名校)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