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 黄岛居民王开荣去诸城一位朋友家做客时,偶然发现朋友收藏了一幅黄岛籍清初著名诗人刘翼明(字子羽)的诗作折页,这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他先后四次拜访这位朋友,最终用自己的另一幅藏品将折页换到手。昨天,经黄岛区博物馆文物专家鉴定,这幅诗作折页保存完整,字体飘逸,为研究刘翼明的文学书法艺术提供了实物,具有较高收藏价值。
草书写了500余字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王开荣家,他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将折页取了出来,一页一页翻给记者看。记者注意到,这幅折页共有12页,总长度1.3米左右,宽约25厘米。上面用草书写了500余字,每个字有一角硬币大小。字体流畅,黑字红底,看起来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上面印有三枚印章。可能是因为年代太久的缘故,折页个别连接处有裂开,局部有斑点。
“四顾茅庐”请回折页
“说起来,这份折页的来历还挺曲折的。”王开荣告诉记者,他从15年前起就喜欢收藏。今年春天,他应邀去诸城一位朋友家做客,酒足饭饱之后,朋友带他参观自己的书房,摆在书橱里的一份书法折页引起了他的注意。“因为清初著名诗人刘翼明是咱黄岛人,我以前从网上看过他的相关资料,所以一眼就看出这份折页上的字体很像他的。”王开荣说,后来,他看到折页上有刘子羽的印章,更加确定了这一点。
王开荣本来就喜欢收藏,而刘子羽又是咱青岛人,他觉得无论如何都要把这幅藏品请回青岛。于是,他厚着脸皮跟朋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哪知朋友同样很喜欢这幅折页,不肯让给他。王开荣没有死心,后来他又三次拜访这位朋友,最终将他打动。几天前,他用自己的另一幅藏品将这幅折页换到了手。
“我对这幅作品简直可以用爱不释手来形容,前段时间,我一直在揣摩它,研究它。另外,我特别想找一位这方面的专家来判断一下真伪,分析一下它的价值。”王开荣告诉记者。
提供珍贵实物资料
昨天上午,黄岛区博物馆馆员于元林跟刘翼明文学艺术研究会会长刘圣文一起来到王开荣家。在仔细研究后,刘会长告诉记者,这幅折页确属刘翼明的真迹。“刘翼明字子羽,是黄岛区琅琊镇刘家村人。”刘会长介绍,刘子羽生于明万历22年,卒于康熙年间,是清初著名诗人,善书法,才华横溢,存世诗作有4000余首。《清史稿》《中国人名大词典》《中国美术家大辞典》等均有关于他的记载。
“这幅刘翼明诗作折页保存比较完整,字体飘逸,从落款时间看,那时刘子羽已经75岁,这幅作品无疑是他晚年的力作。”黄岛区博物馆馆员于元林介绍,刘子羽是清初名士,而黄岛区博物馆目前尚无他的作品,让人非常遗憾。这幅诗作折页不但为研究刘子羽的文学书法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而且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记者 赵玉勋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2015青岛音乐厅“双团”新年音乐会华夏银行之夜·雅乐迎新年时间:2014年12月26日19:30地点:青岛音乐厅(兰山路1号)主办:青岛市市南区文化新闻出版局、华夏银行青岛分行承办:青岛音乐厅指挥:黄炎佳演...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