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普通的工人到篆刻高手;从骑自行车跑业务到有了自己的工作室;用两个月的时间学会篆刻,花了两年的时间成为远近闻名的雕刻高手……这一个个让别人艳羡的过程,是腿部有残疾的马承林走了数十年的坎坷之路,更成就了他实现自我价值的梦想。昨天下午,记者在工作室见到正在钻研魔术的马承林,这是他的一项十分引以为傲的新特长。
两个月踏进篆刻门槛
因为小儿麻痹后遗症,马承林的腿脚落下了残疾,行走不灵便,但这对他聪明的头脑一点影响也没有。1978年,他在青岛市乳胶厂工作,下班的时候经常看到路边有人摆摊刻章,精妙的篆刻手艺吸引了他。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每次下班后他就蹲在一旁学,不明白的地方就问,摆摊的师傅看他好学,便教了他不少知识,将他带进了篆刻这一行当,至今已经30多年。
“爱上了篆刻,学起来就容易多了。”从那之后,马承林买来工具和材料,开始研究篆刻,为了省篆刻用的黄泥材料,他刻完后就把字磨掉继续练,一枚黄泥印章能刻七八次。当时他没有想到,正是这篆刻手艺,为他的原始积累立了大功。不久后,马承林开始摆地摊刻印章,慢慢地有了自己的小店,还学会了木雕,成了远近闻名的木雕高手。记者在马承林的工作室看到他的篆刻和书法作品,除了自己名字的印章,他还为自己刻了“风雨无阻”、“自立自强”,以此来鼓舞自己。
辛苦让他不断向前行
“残疾人不容易,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健全人同样的成绩。”马承林一开始很辛苦,有了篆刻的手艺,他便在台东附近摆起了小摊,一边磨练自己的技艺,一边赚钱贴补家用。让马承林难以忘怀的一个冬天,一场大雪后,路边堆满了清扫出的雪,正巧堆在马承林常用的摊位上。“也不是固定摊位,但大家约定俗成了,都不会越界,旁边都是卖衣服鞋袜的摊子。”看到自己的摊位上有一堆雪,马承林将篆刻工具箱放在一边,拿着马扎支撑着残腿清理雪堆,差不多有了能摆摊干活的空间后,他就背对着雪堆坐下了。
那天的生意很不错,马承林一直专心致志地做篆刻,没生意的时候就自己练习刀法。“我实际上是在大雪堆上凿出来一块空间,身后还是雪堆,我正忙着的时候,旁边卖袜子的大姐说我身后的雪融化了。”原来因为太专心,马承林并未注意自己身上散发出的热量,将背后的雪堆融进去一块,看起来十分惊人。
事业有成回报社会
“干房屋租赁这一行,是一件非常巧合的事情。”马承林笑着告诉记者,2006年,有一天他到台东的一家小饭馆吃饭,饭馆距离他的小店非常近。聊天时饭店的老板说房东要卖房子的事情,马承林的脑子立即打了一个激灵,“为什么我不把房子盘下来,然后往外租,利润一定非常可观。”有了这个想法,马承林赶紧和房主交涉,用18万的价格买下了这处房屋,之后他把房子租给了饭店的老板,做成了自己在房屋租赁业中的第一笔买卖。
现在的马承林已经衣食无忧,同时还是青岛市残疾人企业家协会的副会长,但是他没有忘记帮助过自己的人,在市残联的组织下,马承林先后将自己的篆刻手艺传授给了近百名残疾人,让他们多了一份收入,有残疾人想办雕刻店,马承林就开车带着他去选设备,一直到顺利营业为止。“在夹缝中寻找生存,每个残疾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玩魔术有了新名堂
马承林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严谨、不怕苦是他的人生信条,正因如此,热爱魔术的他又走出一条令人惊讶的道路。通过向青岛市魔术协会的名家请教,再加上自己的刻苦磨练,年已经五十多岁的马承林已经掌握了上百种魔术技巧,2012年还参加了石家庄电视台举办的全国电视魔术大赛,获得了入围奖并进入了全国前16名的好成绩。近期青岛举行的市民“五王”才艺大赛中,马承林凭借自己变鸽子的绝活,顺利进入了复赛,也是唯一一个进入复赛的残疾人选手。马承林说自己学魔术并不是为了自己娱乐,而是为了给别人带来快乐。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马承林于2012年7月参加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举办的残疾人企业家培训项目,并以优异的成绩顺利结业。他相信通过努力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为精彩。
记者 陈珂 通讯员 马朝阳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早报讯 烟台唐家泊苹果、莱阳逍格庄梨、新疆阿克苏红枣……这些来自原产地的名水果越来越受到岛城消费者的青睐。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原产地水果的直销、网销成了水果市场的新亮点,也成为不少小企...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