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是山东省重要的果树产区,近年来,威海土肥站在推广酸化土壤改良、果园生草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日前,记者专访了威海市土肥站站长叶全(图右)。
打铁还需自身硬,千方百计提升自身业务能力
农村大众报记者:叶站长,据了解,您从2000年4月任威海市土肥站站长,到现在已经有14个年头,算是个老站长了,您能分享一下这些年工作中的体会吗?
叶全:地市级土肥站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这种地位决定了市站一般不具体承担国家和省级的农业项目,而是作为省站的助手,协助省站做好各项工作及项目管理,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指导基层搞好农业技术推广。因此,提升自身业务知识非常重要,如果业务能力不强怎么可能搞好项目实施?怎么可能对基层和农民开展技术指导?
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方法有很多,除了刻苦学习业务知识、参加培训外,我认为在工作中学习效果更好,对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更快。
另外,市站的桥梁地位决定了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协调沟通,才能圆满完成各项工作。
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学会借力
农村大众报记者:威海市土肥站建站时间较晚,人员较少,在日常工作中是如何开展业务并提升业务水平的?
叶全:我们站的技术力量薄弱,开展工作确实有一定难度,但这从没成为我们完不成任务的借口。我的工作方式是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借别人的智慧和力量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和大学合作,借教授的智慧提高工作的技术含量;资金少,落实工作有难度,找企业协作,借助企业的资金提升工作的档次。从2012年开始,我们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开发了三个项目,一是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威海市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目前在全市已安装59台套触摸屏查询系统,全市58个农业乡镇实现了全覆盖。二是合作开发威海市果树施肥专家系统,计划今年试验运行。三是合作果园种植鼠茅草系列科研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
农村大众报记者:威海市是重要的苹果产区,能详细介绍一下土肥站开发的果树施肥专家系统和果园种植鼠茅草项目吗?
叶全:开发的果树施肥专家系统,今年已经试验运行。果树是多年生植物,配方施肥参数如何制定是困扰农业专家多年的难题,我们计划以土壤、植株叶片化验结果为基础,尽量选择老百姓能明确回答的指标为推荐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比如:树龄、历年产量、优等果率、花芽数量、成枝力强弱、水浇条件、农户历年施肥习惯和强度等,结合果树需肥规律,科学制定配方。
同时,2013年土肥站与山东安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文登市泽头镇建起了规范化测土配方智能配肥服务中心,实现了农民查询土壤养分、获取专家施肥建议、自动化配肥全程智能化服务,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目前我们和企业正在共同筹措资金,努力扩大服务范围。
加速酸化土壤改良,推行新型技术
农村大众报记者:胶东地区果园土壤酸化日益受到关注,同时,各地都在尝试新的改良技术,请问,威海市是如何推进果园酸化土壤改良的?
叶全:针对威海土壤酸化严重的特点,我们在全省较早组织实施了土壤健康工程,建立酸化改良示范田2500亩,印发宣传彩页5万余份,推广土壤改良技术10万余亩。目前威海许多农民都已经意识到土壤酸化的危害,开始自发对土壤进行改良修复。针对果园有机质低下,除草剂污染的问题,2010年在国内率先引进日本绿肥新品种——鼠茅草,推广果园生草技术1万余亩,有效解决了化学除草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为扩大宣传,我们还与山东生产力促进中心合作拍摄了《果园铺上绿地毯》科教片,2013年4月在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播放。为宣传果园种草对水土保持的作用,与青岛农业大学隋方功教授共同策划了《谁偷走了果园土壤健康》,2013年9月在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播放。
农村大众报记者:果园生草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等是当前农业热门技术,也为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作为土肥站,威海是如何推进这两项技术的?
叶全:在鼠茅草和水肥一体化的推广过程中,对如何用好政府产业政策和补贴资金有两点体会供大家参考。一、在制定奖励补贴政策时要积极把我们主推的技术列入其中,这样我们的推广工作就会事半功倍。《威海市苹果产业发展资金使用奖励办法》明确规定,奖励果园必须实行生草制和水肥一体化模式。目前这两项技术已成为威海新上现代果园必要技术。二、物化补贴项目的物资和设备尽量不要全额补助,要让老百姓少花一点钱,让他感觉到这是他花钱买的。这样农民对发放的物资和设备就会珍惜,不会随意破坏、丢弃。鼠茅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前期,我们基本都是为群众免费发放和安装的,结果损毁不少。后来我们采取政府补大头,群众少拿点的办法,效果就好多了。
新闻推荐
□安丘、平度有农民打电话反映:前些天他们收萝卜,发现空心萝卜不少,前几年在地里种胡萝卜,因部分有空心,于是改成种植青萝卜,现在青萝卜也出现空心,不知什么原因?青岛农业大学...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