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名单尘埃落定,江苏、安徽两省及62个城市(镇)位列其中。在各地陆继披露的试点细节中,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户籍制度改革引起公众的密切关注。
如北京市通州区的非北京居民们,迎来了“积分落户”利好。依据《工作方案》,通州区计划在2017年实现的9万外来常住人口和本区农民市民化目标中,将有6万外来常住人口市民化。虽然目前并没有披露更多的落户细节,通州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却已引来诸多购房人,北京市某房地产中介公司人士告诉记者,上周末在通州地区看房的人明显增多,买房人普遍关注即将到来的“积分落户”政策。
此前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等一线城市早已率先启动“积分落户”政策。2014年3月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中,在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统筹推进人口管理分别排在四大任务和五项改革首位的同时,明确提出严格控制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记者梳理各地发布的试点方案后发现,以北京市通州区、广东省深圳市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多采取“积分入户”;以山东省青岛市为代表的二三线城市,纷纷采取“户籍准入”和“积分入户”联动的入户政策,大多对城市核心区实行“积分入户”,周边区县则放开户籍限制;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大多全面放开落户限制。
伴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加速推进,外来人口和农民市民化的巨大成本随之浮出水面,人口市民化的数量越大,地方面临的经济压力越大。
梳理各地《工作方案》可发现,只有北京市通州区、湖南省长沙市、河南省兰考县等少数地区公布市民化的成本,其中长沙市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人均成本约为156615元,到2020年,当地要实现170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总成本估计为2662.46亿元;兰考县计划在2020年累计完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20万人,需要支出163.72亿元;广州市解决150万存量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的财政成本约为1490.7亿元。
广州市在《工作方案》中表示,如果按现有财政成本分担机制测算,广州市财政承担占99.24%,市财政负担沉重且存在较大缺口,不利于推进市民化进程。
在各地发布的方案中,企业和个人被拉了进来,分担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其中辽宁省大连市是少数在《工作方案》中明确三者分担比例的试点城市,地方政府承担40%,企业承担32%,个人承担28%。山东省青岛市表示,将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政府承担公共成本5.7万元/人。
中投顾问董事、研究总监郭凡礼指出,新型城镇化要突出人的城镇化这一核心,统筹推进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重点围绕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同城同待遇、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建立城市规划七线管控的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试点,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据《中国经济时报》)
新闻推荐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春节刚过,大家都各归各位开始上班,可很多企业却面临无人可用的窘境,因为每年春节前后,也是人员流动最大之时,招工难成为很多企业面临的“开年第一难题”。今...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