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利用假期来莲青山滑雪春节是团圆的节日,在外漂泊的游子会回到故乡。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祝福也从四面八方传来——从冰天雪地的东北到四季如春的海南,从繁华的都市到偏远的山村,九州共梦,四海同春。年过得如何,取决于怎么过。过年感受怎么样?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春节,以它特有的“年味”,拉近了人们彼此间的距离。
互发红包贺新年
随着时代的进步,过年的方式也是日新月异。在这个城市中,有些人几十年如一日,坚守传统的过年习俗,也有些人跟传统说“拜拜”,潇洒旅游体验不一样的异国文化和风情……他们选择用不同的方式送走马年,迎接羊年。
很多老人春节前夕便开始忙碌,为远在他乡的子女准备吃的喝的,希望早点团聚。而对于年轻一代来说,今年春节要比往年更忙碌。
除夕夜,许多人忙着发短信,为亲朋好友送祝福。“爸妈学会了上网,除夕夜微信抢红包让两位老人也时尚了一把。”在青岛工作的张娟说,她是家中的独生女,今年专程和丈夫带着年幼的女儿回家陪父母过春节,谁知两位老人竟然为了抢红包,连年夜饭都没心思吃,还告知亲朋好友用微信发红包拜年,这让张娟哭笑不得。
林林总总的红包来袭,除夕夜,人们忙得马不停蹄,却很开心。用大家的话来说,过年,就要有文化味、有新意。除夕夜,不知有多少手机用户为抢红包彻夜“奋战”,这才是真正的“忙年”,老少同乐。
吃顿饺子许个愿
“希望考个好大学。”“愿孩子们健康成长。”“明年一定娶个媳妇回家过年。”……当一声声清脆的酒杯撞击声响起时,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端上来一盘热腾腾的饺子,大家许下新年愿望的同时,也把祝福送给对方。
天空中烟花此起彼伏,新的一年到来了。此时,大街小巷早已挂满喜气洋洋的红灯笼。接续上一年的热闹,人们用各自特有的方式迎接新年。“吃顿热腾腾的饺子,团团圆圆”,一直以来是滕州人的习俗,饺子是春节饭桌上必不可少的,寓意团圆美满、和谐幸福。
“饺子不要样儿,来回捏三趟。”谈起包饺子,无论老人还是年轻人,大家似乎都不陌生。家住幸福小区的居民许兰是兰州人,嫁到滕州20多年了,早已把自己当成滕州人的她,对于包饺子更是别出心裁。不一会儿,一个个形态各异的“小羊”就捏成了。
“在我们家乡,过春节时,会把和好的面团做成各种小动物,里面放上馅料,寓意团圆。”许兰说,她对滕州有着别样的情感,希望把新年祝福送给滕州的父老乡亲。
走出家门游天下
回家团聚一直是传统的过年方式,在物质已经足够丰沛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思想观念也在一点点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利用这个难得的长假走出家门,全家一起“游天下过大年”。
“我们选择了新马泰5日游,2月19日就出发了。”颜雪和父母选择春节出境旅游,正读研究生的她一年到头不能回家陪父母。春节了,她决定带父母一起出国旅游放松心情。“本来打算连除夕夜都不在家里度过的,在父母的坚持下才把机票改签到了大年初一。”
同样开心的,还有家住新兴小区的陈大爷。因为儿子、儿媳要带他们老两口和小孙子去北京过年。陈大爷说,儿子儿媳商量决定带着他们老两口去北京过个“旅游年”。“70多岁了,我和老伴一直没去过北京,真想看看长城到底是啥样子的。全家旅游真是满足了我和老伴这辈子的心愿。”
大家的旅程各不相同,但目标似乎一致:通过旅游过年的方式,换得一个惬意轻松的羊年。
新闻推荐
...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