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法制建设深入推进和社会监督力度加大,政府诚信建设有了很大进步。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失德、失信事件仍时有发生。比如,“新官不认旧账”、招商引资时先用“空头支票”把企业“勾住”“圈起来”再“揩油”的“JQK”现象、公然“出尔反尔”等。受访的代表委员和部分人士认为,“信为政之基,政无信则危,有信则昌”,政府失信严重破坏了政府公信力。必须尽快采取措施,解决部分地方政府既是“裁判员”又是“犯规者”的失信问题。
政府失信行为
3种表现1“新官不认旧账”
“难道新领导上任,之前的合同就不算数了吗?”家住青岛市黄岛区的一位农民10日向记者反映,1998年,他承包了村里80余亩林地种植茶树,并签订了期限为50年的正规土地租赁合同。而现在新干部上任了,非要逼他解除合同,不让他继续承包了。如果这样,他多年来上千万的投入就打了水漂。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长英表示,政府失信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政策朝令夕改。一任领导一套思路,随意更改规划,短命工程频现,不仅加大了政策执行的阻力,削弱了政策的权威性和政府治理效果,而且增加了公众对政策的不适应性,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损耗和浪费。
2“出尔反尔”
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公然“出尔反尔”,说法和做法前后矛盾。2014年底,深圳市政府突然发布《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小汽车增量调控管理的通告》,抛出“限购令”,同时公布“限外”方案。而此前,深圳市政府主要领导和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多次表态,深圳将以市场手段治堵,不会采取行政手段“限购”“限外”。(长英表示,继杭州、天津之后,深圳再次出现先由政府出面辟谣,再搞突然袭击,实施机动车限牌的做法,饱受公众诟病和质疑。3 招商引资“JQK”
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的“JQK”失信现象也备受企业诟病。一位企业负责人解释说,“J”是说有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时,信口做出种种优惠许诺,先将企业“勾”住;“Q”是指企业引进后,就放到某个地方“圈”起来,之前的承诺不兑现或者缓兑现;“K”是说,企业投产后,有关部门经常过来“揩油”,最后企业可能被“KO”。据调查反映,民营企业家平均30%的时间要花在与政府部门打交道和与企业发展并不直接相关的其他事项中。分析“犯规者”就是“裁判员”,公信力难体现
(长英表示,近年来,随着法制建设深入推进和社会监督力度加大,政府诚信建设有了很大进步。然而,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失德、失信事件仍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既是“裁判员”又是“犯规者”,公信力如何体现?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说,政府公信力的下降,致使一些社会民众对法律、政策淡漠或拒不执行,给整个社会诚信建设和社会治理造成困难。
一些干部和专家认为,造成一些地方政府失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一些干部头脑中的错误思想,比如有些干部还是“家天下”思维,把政府看做是“我的政府”,“我点头了才能办,不点头啥都不算数”,缺乏现代社会的契约意识和法治意识;二是部门之间衔接不畅,“说话”的部门不负责“办事”,“招商”的部门不负责“落地”;三是缺乏问责机制,仅把政府失信归为道德范畴,“口头批评几句了事”,没有实在的处罚措施。建议逐级建立政府信用考评和公示机制
部分代表委员认为,塑造社会道德首先要塑造政德。社会诚信的建设,政府应该先行示范,要先从自身诚信建设做起,用党和政府的自律与诚信引导社会的价值取向,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
(长英认为,要规范公权力使用,依法行政。下一步,必须从政府自身改革和制约公共权力开始,把政务诚信、依法行政作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点工程来抓。行政职权必须由法律予以规定或授予,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时,不但要有法律依据,而且要遵循法定程序。
此外,(长英还建议,要逐级建立政府信用考评和公示机制。上级政府负责对下级政府的信用考评,本级政府负责对所属部门的信用考评。建立行政人员的个人信用档案,逐步推行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信用评级制度,定期对政府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检查和公示。
“国际上一些建设诚信政府的先进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比如上级政府加大对下级政府的监管和问责力度。”王忠武说,因政府失信行为给国家和群众利益造成损失的,上级政府可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追究下级政府主要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这样可限制和约束一些地方政府失信行为,督促政府取信于民。 (据新华社北京3月11日新媒体专电)
新闻推荐
每年,我国新生婴儿超过2000万,其中7成左右的孩子是通过奶粉喂养长大的。为了抢占市场,不少奶粉企业不惜拿出巨资,贿赂医生和护士,让医院给初生婴儿喂自家品牌的奶粉,达到长期牟利的目的。奶企...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