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青岛新闻 > 正文

“黑名单”能否管住任性游客?

来源:滕州日报 2015-04-09 00:15   https://www.yybnet.net/

闫祥岭(青岛)

日前,由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办法》旨在建立文明旅游长效工作机制,提升公民文明出游意识,最终实现文明出游。

旅游不文明行为不绝如缕,每每在各种假期集中爆发,不仅在国内引起公众频繁“吐槽”,更多次在国外让“友邦惊诧”。不少老外都搞不清楚,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中国来的游客,钱多人多让人兴奋,但怎么就这么“不拘小节”甚至缺乏基本的礼貌和常识?此类消息大多经互联网传到国内,“脸上无光”也成为众多网友普遍的情感表达。

公众对旅游不文明行为早已深恶痛绝。每起旅游不文明行为发生后,总会伴随舆论一边倒的口诛笔伐,乃至发酵和放大。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相关部门也一再呼吁文明出游,并多次出台措施、发出倡议。遗憾的是,旅游不文明行为依然层出不穷,让不少措施和倡议沦为一纸空文,也让公众徒感无可奈何。

与法律法规等硬性规定缺乏相比,社会公德层面的要求显得过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旅游不文明行为的违规犯错成本太低,让少部分人无视公序良俗和相关规定,过于“纵情”和“任性”。对大部分景区来说,警示牌、口头警告、罚款是纠正不文明旅游的“老三样”,缺乏具有时代特色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这对少数有不良习惯的游客来说约束性太低,直接导致旅游不文明行为长期刹不住车。

正基于此,本次出台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依据《旅游法》、中央文明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文明旅游工作的意见》及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制定,带有回应民意期待的味道。尤其是游客六类不文明行为将被“拉黑”,必要时向公安、海关、边检、交通、人民银行征信机构通报,更备受关注。这显示出国家层面旅游主管部门决心用法律法规的“硬约束”,让不文明游客“长记性”。

新的规定和制度,无疑值得称赞。法律法规的“硬约束”,不仅带有直接的导向作用,更会用强有力的手段带来立竿见影的好效果。然而,类似“黑名单”制度在不少行业早已出现,实施效果却参差不齐。要有好效果,关键在于执行到位,不能高高举起,轻轻落下,或是因为缺乏可操作性而成为纸上画画的“稻草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办法》仍然要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予以完善,切实形成威慑,切实实现制定规章制度的初衷。

另外,文明出游是个综合性工程,涉及公德教育、法治建设、社会管理等诸多方面,不可能一蹴而就。微观层面来说,景区管理人性化、旅行社服务细致化等方面都有潜力可挖;宏观方面,将包括文明出游在内的讲文明、懂礼貌纳入基本的家庭、中小学学校教育,从娃娃抓起,培养行为规范意识,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素养,则显得尤为必要。

“仓廪实而知礼节”,我国自古以来便是礼仪之邦。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足以支撑公众的度假悠闲,出境游更是处于高速增长期,但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入乡随俗”是中国人千百年来遵循的为人处世之道。实现文明出游,还需发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传承中形成自律、自觉。

新闻推荐

点名道姓通报有何“不便”?

...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黑名单”能否管住任性游客?)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