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丁浩远 文/图
说起北大洋楼,可能滕州年轻一辈不太熟悉,但老人们没有不知道的。
这是三座精美的西式建筑,坐落在塔寺北路东侧,占地130多亩,由于地处老滕县的北面,俗称“北大洋楼”,即原华北医院洋楼。它始建于1918年,最初作为滕县基督教会麻风病医院而创办。作为滕州地区具有典型早期西式风格的建筑,洋楼采取了代表当时最高水平的施工工艺,见证了滕州近百年来的发展,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等重要历史阶段,为滕州人民的健康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转眼过去近百年,在经过了战乱、火灾等的洗礼后,“北大洋楼”已经损坏殆尽。为保护这块区域的历史文化古迹,去年我市决定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重新修缮北大洋楼。修复工程开始前,记者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一幕:最大的一座单体建筑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但是透过这些损坏的墙体,人们依然能窥见它昔日的辉煌。随着修复工程逐渐完善,三座20世纪初风格的西式建筑重新呈现在人们眼前。
修复现场,负责人杨志湖指着一块被保护起来的石碑说,这块石碑由于年代久远,肉眼已经无法辨识,后期经过技术人员的处理,终于读懂了上面的文字,说这片区域是由一位徐姓的乡绅捐赠,建于1918年。而山东省卫生志上记载,滕县基督教会麻风病医院正式运营于1919年,这段历史脉络终于清晰地呈现于世人前。
“据专家研究,这座建筑是全省最早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之一,所以格外值得保护。”杨志湖指着主体楼一处专门保留下来的展示区域说。在该建筑的楼梯口,还有一处用玻璃框专门保护起来的木结构,据介绍,这些木结构最早是为了固定电线使用的,2004年建筑遭遇大火的时候烧毁了许多,唯一保存下来的就是这不足一米长的木结构。这些残存的点点滴滴,在这次的修复过程中刻意地保存了下来,为的就是让人们永远记住这一切。
修旧如旧是这次修缮的重点,但其中很多建筑零件在市场上已经找不到了,为此杨志湖带领一班工作人员跑到临沂、青岛等地市场寻找,终于找到了一些类似的零件,而其他的零件只能依靠手工制作,尽量恢复当年的气象。杨志湖说:“尽量保存这一切,保存北大洋楼不同历史时期的样貌,这才是整个修复过程中最难的事情。”
如今,三座洋楼的整体修复工作已基本结束,按计划将于下月初彻底结束。一片承载着百年记忆的公园即将在此诞生,修缮后的北大洋楼也将以新的姿态重新呈现在人们眼前,这几座沉睡已久的老建筑终将在滕州再次散发光芒。
新闻推荐
...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