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阳(南京)
据《法制晚报》5月18日报道,在青岛市某十字路口,一名维护交通秩序的女志愿者与闯红灯的女行人发生冲突,抡锤砸人,致女行人血洒斑马线。目前,经过救治,被打女子已脱离生命危险,打人志愿者被控制。
听闻这个消息,让人唏嘘不已,为什么本是维护公共秩序的善举,却演变成了暴力事件?众多网友在指出女志愿者不该使用暴力的同时,也对部分行人闯红灯现象屡禁不止进行了谴责。
在城市街头,部分行人闯红灯现象由来已久,有关管理部门也出台过包括路口增加志愿者维护秩序、设护栏、拉绳等在内的不少管理办法,有的厂家甚至还发明了专门阻止闯红灯的“斑马线智能护栏”,但从总体上看,这类违法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仔细分析一下闯红灯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恐怕与很多当事人将此类违法现象视为行为“小节”有关,在法不责众的心理驱使下,在特定的情景下还显得“理直气壮”。青岛这起砸人事件的导火索可以说早就已经埋下,只不过这次是在青岛爆发出来而已。
虽然,当前城市交通设施在设置方面还需进一步改进,但这并不是闯红灯的理由,说到底还是执法欠严的结果。就闯红灯现象来说,有法不执行,比没有法危害更大。再好的法律也必须在贯彻实施中体现自身的尊严。
新闻推荐
...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