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控烟令”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将正式实施。届时,北京市包括写字楼、餐厅在内的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彻底叫停所有烟草促销活动。按照规定,个人在禁止吸烟场所违规吸烟的,最高将被罚款200元。(中国新闻网)
“凡是有屋顶的地方都不能抽烟”,未成年人为主要活动人群的场所、对社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体育场、儿童医院等场所的室外区域均为禁止吸烟区域,个人在禁止吸烟场所违规吸烟的,最高将被罚款200元。北京控烟条例被誉为“史上最严”,并不夸张。北京控烟条例还规定了考核制度和经费保障,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工作所需经费予以保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公共场所控制吸烟规划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绩效考核”;规定了执法及加强监督方面的问题,如禁烟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也要履行控烟义务,不履行这些义务的将被处以万元以下罚款;鼓励一般公众劝阻或举报等等。可以说,北京控烟条例,在许多方面实现了一步到位,将是控烟工作的一次巨大进步。而作为首都,北京实施“最严控烟令”对各地控烟有极大的示范作用,对于全国范围内的控烟行动有积极推动作用。
然而,规定能否保证带来实际的禁烟效果?毕竟控烟绝非易事,2003年我国就签署《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但统计发现,2004至2014年,全国卷烟生产总量还是增加了7353.92亿支,增长率39%。而在北京之前,上海、杭州、广州、青岛、天津、深圳等十余个城市都已出台了控烟条例,很多也被称为“最严”控烟令,但是这些“最严”似乎都未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北京的“最严”控烟条例能否取得实际效果也同样让人怀疑。
“凡是有屋顶的地方都不能抽烟”,室外很多地区也是禁烟区,如此大的禁烟范围,依靠相关部门监管恐怕不现实,违法的主体数量太大,仅靠罚并不能令行禁止。直接监管效果存疑,依靠外部的监督效果也未必能尽如人意。虽然公众监督是广泛的监督方式,但试想如果真的有人违规吸烟,恐怕很少有人会真的去劝阻更遑论去举报吸烟了。
因此,对于控烟,我们需在监管方式和手段上下功夫,破解“落实难”这个问题,让“史上最严控烟令”名副其实,需加强教育提高认识,让烟民自觉戒烟,让不吸烟者提高权利意识,当看到不当吸烟行为时,直接劝阻;也可考虑继续通过提税,通过税价联动效应来控制烟民数量,甚至从源头上控制,即严格控制烟草制品的生产总量和销售,如果烟草生产总量下来了,吸烟第一大国的帽子应该也会逐渐摘掉。
□张倩
新闻推荐
截至目前,万科、保利地产、招商地产、金地集团、首开股份等A股房企均已公布8月销售数据。从这些公司披露的近期项目储备情况来看,一线城市土地关注度依然较高,而由于土地总价较高,联...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