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讯(通讯员 刘厚珉) 6月9日,位于单县新城区的星控电商产业园实战特训正酣,学员们在农产品展示区展示的罗汉参、鲜山药、干豆角等“单县品牌”,令人眼花缭乱。“电商大厦可吸引500家企业入驻,主打县域农牧产品品牌,年网上交易额可达10亿元以上。”项目负责人说。
北城办事处西郊菜区的王成春卖了10多年菜种子,从来没有像今年这么忙。年初,他利用微信派发“种子红包”,过了一把“电商瘾”,4个新品种共3000份种子销售给全国23个网点的菜农。“‘种子红包\’只用了两天就被抢完了,这‘看不见\’的买卖太好了!”王成春说。
王成春的商业实践,正是单县当前“互联网+”农业领域最热门的创业方向。
据悉,单县电商已发展到200余家,涌现出了朱氏药业、华福罗汉参、百寿坊羊肉汤、博达医疗、鹏信玻纤等一批电子商务典型。该县以生态农特产品和重点行业的网上销售为突破口,支持大蒜、山药、桑蚕、芦笋、罗汉参、洋香瓜、西红柿等特色产业建立专业网络交易系统,顺势培育、打造一批电子商务示范乡镇和示范村社。
李新庄镇八零后小伙子孙帅创办的“开心农场”,彰显了互联网应用于农业产业的无穷魅力。其仅靠一部智能手机打理3座智能化温控大棚,年产蔬菜种苗100多万株。“不仅种植和管理智能化,而且产品销售也嵌入了互联网思维,生意可以说做得风生水起。”孙帅说。
在高韦庄镇黄河故道上,曾在北京年薪数十万元的司全军、沈培娟夫妇在家乡当起了“羊倌”。与传统饲养青山羊模式不同的是,司全军、沈培娟夫妇把羊“牵上”了互联网,以高出产地2到3倍的价格将优质羊肉卖到了北京市场,成为都市“牧羊人”。
去年,司全军、沈培娟还在北京天通苑一带开办了单县羊肉汤店,全部使用老家食材。通过网络促销、物流配送、连锁加盟,“家乡味道”吸引了不少“北京的山东人”。加上青岛连锁超市,司全军一年网上销售额600万元。
单县作为农业大县,主粮小麦种植管理也用上了“互联网+”。小麦苗情数字化远程监控点,可监测到土壤和空气温湿度、太阳总辐射等数据指标,了解小麦生长环境状况,科研人员实时监控图像和数据,进而做出诊断分析。
从田头到餐桌,农业+物联网正给单县带来巨大的创业机会,农田、气象、水利、设施、病虫害防治、农机装备、农产品质量溯源等环节都有互联网应用的创新空间。
成武讯 (通讯员 李启恩)成武县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适应新常态,转型发展,促增长、保民生的重要战略举措,扎实推进电子商务应用和农村产业发展有效融合。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以壮大电商队伍、打造服务平台、建设产业园区为重点,强化宣传培训,加大政策支持,健全组织保障,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推动全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农村扶贫开发,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目前,全县发展电商企业165家,电商从业户1650家,从业人员4850余人。
建设功能完善、产业特点鲜明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创业园、孵化园、电商楼宇等),吸引国内外电子商务企业和配套服务企业入驻,形成集网上商品交易、电商平台建设、物流配送、融资支持、综合服务、人才培训等多功能、多业态融合的电子商务集聚区。目前,菏泽宏成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已正式落户成武。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其中电子商务平台面积20万平方米,是集仓储物流、电子商务、品牌推广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电子商务产业园。整个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引入和培育1000家网商及5000家实体商户入驻,吸纳2万人创业、就业。由山东联荷电子商务产业有限公司和山东惠和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力打造的成武惠和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也已签约,项目总投资630万元,规划建设电商办公区、大学生创业区、企业培训区、政策咨询区、物流配送区和商务洽谈区等6个功能区。成武县还采取企业主导、市场化运营、政府支持方式,鼓励各骨干企业积极参与特色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支持有实力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设成武馆、乡村馆等,集中展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宣传推广大蒜、芸豆、家具等名优特色产品。
为推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成武县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县财政安排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引导专项资金300万元,通过政府奖励、补贴、贴息等方式用于支持农村电子商务人员培训以及企业、平台、园区建设。对获得国家级、省级称号的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和经阿里巴巴集团认定的淘宝村、淘宝镇,给予一次性奖励。为新建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提供用地保障,在国家政策规定范围内,相关部门在规费收取上要提供优惠。同时加大金融与人才支持力度,全力促进电子商务加快发展。
新闻推荐
擘画新蓝图 引领新发展 —— 聚焦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菏泽机遇”
...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