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麟(青岛)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最近,拥有7000张床位,被媒体称为“全球最大医院”的郑大一附院,因公布2014年营收情况而引来各界高度关注,甚至诸多非议。这家公立三级甲等医院在2014年实现营收75.21亿元,有河南本地媒体戏言,郑大一附院75亿元的营收让河南人“肝儿疼”。
郑大一附院高达75亿营收这一“喜人”数字的背后,可能反映的是患者付出的高昂医药费,反映的是当下患者遭遇看病难、看病贵的尴尬现状;郑大一附院拥有众多国内一流、世界顶级的医疗设备,拥有众多资深的医疗人员的背后,反映的可能正是当地、乃至整个河南省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巨大压力,反映了当地分级诊疗制度的缺失——优质卫生资源过度向城市集中,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相对薄弱。尤其是三级医院高速膨胀,形成了对卫生资源、患者和医疗费用的虹吸效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业务萎缩,医疗花销增长较快,形成了‘资金向下走、病人向上流\’的局面,再次加剧了城乡居民的看病难、看病贵困境。
医疗机构不是工厂企业,追求的不应该是其能够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而应该讨论其产生了多大的社会效益,其是否给公众提供了廉价、优质、到位的医疗服务。
新闻推荐
...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