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8月30日讯(通讯员 张晓琦 赵桂林)近日,笔者走进肥城市孙伯镇孙东村雷爱杰家的小院,在这个农家小院里围坐着前来学习编织汽车座垫的农村妇女,大家有说有笑,气氛融洽,双手灵巧地来回穿梭,一个个精致的汽车座垫雏形呈现在眼前。
“这个活很适合农村妇女,不耽误接送孩子、不耽误干农活,姊妹们坐在一块,有说有笑还不耽误挣钱,时间自己说了算,很自由,一天收入三四十元。”雷爱杰向笔者介绍。
和雷爱杰一样的是该村村民梁兰婷,租了个闲院落,搞起了手工艺品加工,来到她租的庭院时,她正在忙碌着给“学徒”讲解怎样制作手链,忙得不亦乐乎。说起那一串串精美的手链,梁兰婷打开了话匣子:“咱家庭妇女闲着没别的事干,联系一些小手工艺品加工,挣点小钱,打发时间,也挺好的。我们现在这个手工艺品加工点,主要是加工一些简单的项链、手链、耳钉与首饰,主要销往青岛。”忙碌的间歇,梁兰婷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一串手链加工费0.3元,一天一人做100多串,一个月就能有1000多元的收入。
近年来,在孙伯镇,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的农村妇女越来越多,她们依托庭院经济个个成为了发家致富的行家里手。搞种养、搞缝纫服饰加工、搞手工小作坊……如今,在孙伯,缝纫、服饰等各类小型加工项目已有十几家,带动了该镇近千名农家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
新闻推荐
本报9月8日讯(特约记者 肖根法 通讯员 李庆奎)在泰山国际登山节暨泰安投资合作洽谈会期间,新泰市精心准备,注重实效,充分发挥登山节载体作用,广泛搜集招商信息,多方开展对接洽谈,先后有...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