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吕鑫鑫
日前,我区的高三毕业生们陆陆续续拿到了高考录取通知书,手握通知书的准大学生们都在干什么?记者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了打工一族,准大学生韩海山感叹:“自己挣钱自己花的感觉真好!”
“进城”挣点零花钱
家住王村镇的韩海山,今年刚刚考上青岛农业大学,小韩已经在中心城区的一家酒店打工快一个月了。“烤鸭一只,干炸小黄花6条,养颜小炒一份……您点的菜对吗?好的请稍等。”包厢里,身着工作服的小韩手脚麻利,声音清脆,面带笑容。韩海山希望通过暑假打工换一种生活状态,也给自己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挣点零花钱。
小韩说:“因为家离城区比较远,每天来回太不方便,在酒店打工可以包吃住,这样一个暑假能攒下一笔钱。”问及选择这份暑假工累不累,小韩笑呵呵地告诉记者,“累肯定累,现在晚上来吃饭的比较多,有时候要服务到十点之后,客人走了还要尽快把餐桌重新收拾出来。”但小韩告诉记者,自己挣钱自己花的感觉很棒。
“创业”我能行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也这样一群学生,他们利用现有的资源自己开辟“生财之道”。
毕业生刘媛媛和自己的闺蜜同学在步行街夜市上摆起小摊卖饰品,小发卡、扎头绳、手链等等几十种。据她介绍,摆摊前期几乎处于零销售量的状态,“开始虽然时不时地有人停下来看看这、挑挑那,到几乎没有真正掏钱买的。”连续几天的这种状态让她差点就放弃了,“当时真的觉得没啥希望,”刘媛媛跟记者分享她的“创业”经验,“闺蜜说我没有耐心,‘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俩人一起坚持,到现在一晚上大概能挣一百多块钱。”
与刘媛媛一样走上“创业”之路的还有淄博六中的一群毕业生,9个人组成的小团队成立了一个学习小组,招收了80余名学生。“我们9个人分工不同,各司其职,两个负责前期教室的租赁和管理,两个负责宣传招生,剩下的5个同学负责课程的讲解。”小团队里的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高中三年我们积累了很多学习经验,我们也想把有价值的学习方法与学弟学妹们分享,这是件一举多得的事。”
打工也需擦亮眼
采访中,记者发现有不少学生跌入过暑假工的“坑”,暑假回乡的大一学生王文欢告诉记者,她曾经被白白骗了300元。“去年暑假找了个兼职,是一个手工活,但需要先交300元定金才能领到材料。”王文欢说道,“交定金的时候老板说手工活很简单,只要做够多少件定金会退还给我,还签了协议,可事后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小王气愤地说,她向老板交过好几次成品,但老板都以没能达到标准拒绝了,这样三四次之后,小王也失去了信心,300元的定金便打了水漂。
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越来越多的高三毕业生会利用暑期打工,除了能锻炼能力,还可以增加些收入,但打工也需擦亮眼睛防止受骗。“不要轻易相信街头的一些高薪广告。在通过网络找工作时,也要找可靠稳妥的网站,确定用人单位后,最好前往实地考察,另外,对招聘过程中的变相收费也要敢于拒绝。”区劳动监察大队负责人提醒广大学生。
新闻推荐
温州“撞限房”报道记者:600多套温州“撞限房”和青岛、深圳案例不同 很多人误读了住宅土地续期是否交钱还待定
...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