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16时,记者在德州市人民医院内科诊室见到心内科主任医师王磊,两个多小时的采访被慕名前来的患者打断六七次。“王大夫最多的时候一天能看50多个病号。”分诊护士告诉记者。这都源于王磊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
潜心研究吃住学都在病房
王磊1990年从青岛医学院毕业后,一直在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工作。该科室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多是急、危、重症,病情变化经常以分、秒计算,这就要求医生必须具备精湛的医术,他们也被称为在生命禁区“跳舞”的人。王磊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一直潜心致力于内科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为了让自己尽快掌握心脏介入,他吃、住、学都在病房,还经常到省级医院进修学习。现在,王磊已成为全市心血管病专业学科带头人。
今年4月份,一位年仅48岁的急性心梗患者,在接受介入手术之前和手术过程中先后8次出现心跳骤停,王磊带领他的团队,一边电除颤,一边快速送入导管、导丝、冠状动脉支架,最终成功挽救患者生命。
随时待命15分钟到岗抢救患者
对于心梗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发病后应尽快开通血管。为此,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在休班,王磊的手机24小时开机。在接到紧急电话时,他总能15分钟内到岗抢救患者。
2013年冬季的一天,凌晨两点多,医院来了一位大面积心肌梗塞并心源性休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生命垂危。当时,王磊在家中接到通知后,顶风冒雪,一路小跑,仅用10分钟就跑到了医院。他立即投入前期紧张的抢救准备工作,待一切稳妥后,接着送入电极至右心室,争分夺秒地连接临时心脏起搏器维持心脏跳动,同时送入导管、导丝、冠状动脉支架……过了1个小时,患者阻塞的冠状动脉血管终于开通了,心脏恢复了供血,正常跳动起来了。而此时的王磊已疲惫不堪,汗水已经将衣服湿透。
用心服务做患者信赖的好医生
作为一名医生,王磊总是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用心为他们服务。王磊反对医生不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上来就开一大堆化验单、检查单。他总说,一个好医生不仅要会看病、有责任心,还要想办法为患者降低费用。王磊为每一位患者精打细算,开药时将同类药品对比,用效果好、价格低廉的药物。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王磊还会伸出援助之手。有好几次,王磊看到因没钱而放弃治疗的患者,主动拿出钱来为患者垫付医药费,劝说患者对生活要充满希望。
王磊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医生既要做生命的工程师,也要做患者心灵的按摩师。 ”从医25年来,他用“心”践行着这句话,用“心”做医生,为“心”而欣慰。
□本报记者 滕璐 本报通讯员 郭吉显
新闻推荐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