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国梁 文 石帆 制图
全面深化改革是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机遇,谁见事早、看得准、行动快,谁就能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正是充分认识到这点,改革伊始,泰安市就紧跟中央和省里改革步伐,加强对改革政策趋势的研判,搞好对上工作衔接,争取更多改革试点落到泰安市。
目前,泰安市承担国家部委批准的改革试点19项、省政府及省直部门批准的改革试点24项,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旅游体制改革各个领域,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正逐步显现出来。
<< 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全面推进 >>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是泰安市承接国家级、省级试点最多的领域
占泰安市承接试点总数的42%
围绕要素市场化改革方面承接的试点,主要包括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农信社银行化改革、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试点等。目前,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已完成交通运输服务业、邮政业、铁路运输业、电信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工作,改革实施以来直接或间接减税达7.2亿元。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改革试点方案已获省金融办批复,新泰市天宝镇樱桃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全省首批37家经营收入稳定、产业基础扎实、管理制度完善的专业合作社得到省金融办规范确认。泰山区承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已实现发明专利申请量362件,授权量86件,数量居全市第一,先后获中国专利奖2项,山东省专利奖6项。农信社银行化改革宁阳县已于2013年率先完成,泰山区农村商业银行今年8月底已挂牌,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东平县4家机构今年年底前全部达标。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试点实现了银保合作的新突破,进一步拓宽了小微企业、各类农村经营合作组织以及城乡创业者的融资渠道,截至7月份,全市相关贷款余额5214万元,规模居全省第4位。
在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全市共承接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供销社综合改革、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试点等改革任务6项。目前,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基本完成,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试点补贴资金已基本兑付到农民手中。肥城市作为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市,行动早、探索力度大,在严格规范操作、妥善解决遗留问题等方面创出了很多好的经验,并在全省、全国范围推广。东平县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已顺利启动实施,目前已选取部分村进行试点示范。
围绕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方面承接的试点,主要包括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试点、信息消费试点等。泰山区在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中,着力完善服务业管理、市场化运作、投融资、考核评价等机制创新,并重点发展金融业、物流业、旅游业、电子商务等产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生产性服务业由低端向高端转型“两个转型”。新泰市承接全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试点市以来,在抓项目、培龙头、育产业、促转调、优生态方面大做文章,转型升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上半年,三次产业比调整到7.1︰55.6︰37.3,成功争取青岛保税港区在新泰设立鲁中唯一的保税功能区,搭建起泰安市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战略支点。
围绕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承接的试点,主要包括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市(镇)、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智慧城市试点等。宁阳县鹤山乡承接的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创建整体规划已编制完成,20个创建项目已完成15个,内容涉及现代高效农业、生态建设、乡村旅游、环境容貌整治、清洁能源、群众文化活动、民生改善、新型农民培训等。
<< 旅游体制改革试点多点开花 >>
旅游业是泰安市的优势产业,旅游体制改革也是泰安市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特色领域。泰安市以创建国家级旅游服务综合标准化示范市为引领,积极承接全省乡村旅游改革试点、省级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等改革任务,全力打造国内外著名旅游目的地城市。
国家级旅游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是全国首个在旅游服务行业进行综合标准化建设的试点项目,经过两年的努力,已经完成了宣传发动、体系搭建、实施运行、自我评价四个基础建设阶段,形成了独具泰安特色的旅游服务综合标准化体系,有效增强了泰安旅游的“软实力”。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综合改革的探索实践情况,被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作为全省第一批改革典型案例已报送中央改革办。
2014年全市旅游总收入500.5亿元,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39%
相当于全市GDP的16.7%均居全省第一
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249.9亿元同比增长12.3%
游客满意度跃居全省第二
全市重点推进旅游项目12个
其中新建项目3个 续建项目9个 总投资278.8亿元
计划年内完成投资36.3亿元
岱岳区乡村旅游改革试点扎实推进,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泰山人家”集体商标注册工作已经启动,已建设“泰山人家”农家乐187户,道朗镇被评为省级旅游强乡镇,西林村、上泉村、里峪村被评为省级旅游特色村。泰山区重点围绕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完善旅游发展运行机制、更好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决定作用等方面创新突破,省级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今年上半年,该区实现旅游总收入51.8亿元,同比增长27.8%。
<< 社会事业体制改革试点成效显著 >>
社会事业领域改革试点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认知度、获得感、满意度具有重大意义。
承接试点任务8项占总数的18.6%
主要涉及社会管理、医药卫生、扶贫开发等多项民生事业
社会管理方面,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全国金融IC卡公共领域应用试点、全省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试点、全省“救急难”工作试点等均取得明显进展。其中,培育发展基层社会组织工作作为全国地方民政改革创新典型案例被编入《中国民政事业发展报告(2014)》,民政部部长李立国亲自批示推广了泰安市的经验做法。目前,全市共有各类社会组织2202个,志愿服务组织97个,志愿者人数近50万人,成为泰安市社会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
医药卫生方面,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已全部进行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目前,所有试点医院全部取消了药品加成,基本理顺了医疗服务价格,群众就医负担有所减轻。从改革完成情况看,由于试点批次不同,新泰市已于去年完成了改革任务,其余县市区正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加快推进,年底前将全部完成。
扶贫开发方面,东平县被纳入全国移民避险解困试点范围,计划投资35亿元,分三期实施,彻底解决4.6万库区无地移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对这项工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高晓兵多次专题研究东平湖移民工作,将其作为全省成方连片抓党建促脱贫工作的突破口;副省长赵润田多次到东平县实地调研,亲自到国家有关部委汇报争取政策。市、县两级上下联动,整合各类资源整体推进试点工作。目前,库区基础设施建设、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富民产业培植壮大等方面都有了重大变化,一期工程7个移民社区已全部开工建设,春节前将全部具备回迁条件。
<<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试点稳慎推进 >>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仅关乎泰安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关乎人民生存环境的改善和小康社会的建设。围绕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等方面:
泰安市先后承接了
全国国有林场改革试点
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
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
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点
水权水市场制度建设试点
等7项改革试点任务
占总数的16.3%
目前,泰安市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基本完成,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初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的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来泰安市调研时,对泰安市国有林场改革发展取得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方案已经过水利部审核,并于今年4月通过省政府批复,目前已正式启动实施。新泰市承接了国家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试点,积极探索以民营林场建设、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公益林经营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配套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肥城市去年被列入全国首批生态功能区建设试点,目前已编制完成建设示范方案,将该市划分为五类生态功能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扎实开展生态环境修复,深入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在民主法治、文化体制和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领域,泰安市也承接了多项试点任务,主要有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全省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县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向市纪委全委会述廉述责试点等,目前正按照试点进度要求积极推进。
新闻推荐
本报10月13日讯(记者 朱冰)日前,省林业厅委托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到岱岳区黄前镇,按照省林业厅食用林产品安全监测抽样要求,到15个村40个农户按照监测1个样品、1个备...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