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序岩) 几台人机控制系统,数十个“高大上”的钢结构库位,三条叉车传输带,几个现代化的智能码垛机器人,这就是青岛啤酒(滕州)有限公司引入先进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
在仓储现场,码垛机器人通过机械手,自动将成箱的啤酒分类摆放、码垛,叉车根据物流信息将货物快速装车或进库摆放……简单的几个步骤,让青啤滕州公司车间员工的工作变得轻松而快乐。
“我们搬进新公司后,每年在产品生产线上的技改投入都在几百万元,尤其是新上包装理瓶、验瓶、码垛等国内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这些设备的使用,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还能减少物流破损,一举实现了对货物‘零差错\’管理。”11月30日,公司生产负责人王开华在接受采访时说。
现如今,在我市像青啤滕州公司一样,在“智能车间”这条路上尝到甜头的还有很多。工业经济是我市经济的支撑与根基,也是“转调创”的深水区。今年以来,我市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推进企业技改投入,为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点燃了企业智能车间建设的热情。同时,通过政策引导等方式,鼓励企业在安全生产矛盾突出、“脏、累、苦”等环节,实施技术改造,推行生产自动化,并以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升传统产业。
“‘智能车间\’的建设,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如今,市场竞争日趋剧烈,企业只有快人一步,应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抢占发展先机。”一直在企业调研的市经信局局长韩业河说。他认为,我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传统产业占比大,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这些企业实现提档升级,是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因此,“智能车间”建设需求尤为迫切。
与此同时,韩业河认为:“‘智能车间\’最重要的标志就是生产线集成自动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的大规模裁员。现阶段,生产线集成自动化更多的意义在于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改进产品线的生产能力,最大程度降低生产成本,使企业获得更高的收益。”据市经信局统计,目前,我市已经有160余家企业实施了“智能车间”建设工程,企业的质量控制和企业管理实现大幅提升。
位于经济开发区的中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聚丙烯印刷膜、塑编膜、纸张复合膜、消光膜等产品。日前,记者走进该公司看到,生产设备整齐排列,设备转动轴高速运转,自动拉伸、分配着膜产品。“我们从德国布鲁克纳公司引进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线,配套分切设备也是从英国阿特拉斯公司引进,整个设备只需两三个人就能操作,公司能腾出更多的生产力用于其它生产环节,‘智能车间\’的好处显而易见。当低劳动力成本要素驱动企业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科技创新和技术投入将成为我们发展的核心动力。”公司董事长林体乐如是说。
新闻推荐
...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