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检频繁、实名曝光,市食药部门以切实的行动保卫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已经形成了新常态,这既是史上最严食安保护条例的具体践行,也是回应群众的新诉求与新需要,可喜的进步值得肯定。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有些凸显问题,顽固存在,比如,深受市民关注的毒韭菜事件,前不久就检出一批次毒韭菜农残超标203倍,而且抽检单位都是一些知名餐饮企业,不得不叫人捏把汗。
毋庸置疑,不能因为一次抽检就不吃韭菜了,但是,曝光频率较高的食品或农产品,相关部门应重点关注,并制定治理对策,提高精准性管理水平。以有毒果蔬为例,农业、工商、食药等部门应健全完善农产品检测标准体系,可借鉴青岛食药局“一票通”制度,给食品办个“身份证”,以追溯食品生产源头。与此同时,应加大生态种植精细管理,研制物理方法防治虫害,做到少用、合理、规范使用农药,提高果蔬无害的自信。比如,西郊的盖韭是很有名的,如何将本地韭菜做成品牌,吃出国际范儿,也值得相关部门深思的。
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还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发布制度,以审慎态度对待问题食品,告知哪些食物安全,以缓解公众的焦虑情绪,也是从源头防范网络谣言。 (市民 钟倩)
新闻推荐
山财大、青科大同日换书记山财大原党委书记刘兴云任青科大党委书记枣庄副市长王邵军任山财大党委书记
时报1月14日讯 (记者朱士娟)新年伊始,省属高校领导班子迎来新的调整期。13日下午,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齐秀生宣读了省委决定。刘兴云任青岛科技大学党委委员、常委、书记,免去其山东财经大学党委书...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