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国
《一颗子弹与一部红色经典》一方面扎实再现艰苦卓绝的战斗历史和义勇无私的英雄生涯,一方面全力还原与此相关的一部戏剧名作的创演历程,两者融汇,震撼并感动着今人的心灵。
高建国,男,1954年10月生,山东青岛人。主要作品有《本世纪无大战》《绿色罗曼》《焦裕禄的家风》《冰湖上的小木屋》《历史深处或蒹葭苍苍》等。
共和国六十五岁华诞假日,我从上海赶往苏州,去寻找一颗子弹。
说来的确有些令人匪夷所思:国庆黄金周专程到有天堂美誉的苏州,竟然是为一睹一颗神秘子弹的真容!
北寺塔、虎丘、寒山寺……在寸土寸金的苏州高新工业园区三香路,步入七千平方米的苏州革命博物馆这所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终于见到了期待已久的镇馆之宝——那颗黑与红的经历参半、凝结着特殊历史而又令人憎爱交加的子弹:铁质弹头被岁月的利齿咬噬得凹凸不平,似在诉说着它与寄居主人的爱恨情仇;深褐色的斑斑锈迹宛如凝结的陈年旧血,使人油然想起它蛰伏于抗日英雄血肉之躯的年深日久。
这不是一颗普通的子弹。
一九三九年九月二十一日,这粒长二点八厘米、底部直径零点七厘米的弹丸,从由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网罗特务、流氓、封建把头和反动军官发展起来的“忠义救国军”的一支步机枪中射出,嵌入十六年后荣膺共和国中将军衔的新四军部队指挥员刘飞胸中。这颗子弹,伴随和见证了将军从战争时期到和平年代四十五年的军旅生涯,直至将军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四日谢世方得取出。谁能想到,就是这颗来自敌人营垒的子弹,竟然引发了红色经典《芦荡火种》和《沙家浜》的创作,成为我们了解中国革命史的一扇窗口。
一九三七年,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摒弃前嫌,同国民党实行了第二次合作,组建新四军。新四军成立后,虽困难重重,但坚持抗日。一九三九年,新四军一支队一团担负茅山地区游击战争任务,六团则向东路开进。为防止国民党顽固派寻找借口破坏东进,一支队司令员陈毅把茅山地区的地方武装编成新六团,由段焕竞任团长,对外行动使用新四军六团番号,老六团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名义东进,并成立“江抗”总指挥部。新四军一支队六团对外改称“江抗”二路,由吴焜兼任司令员。合编后的“江抗”由原“江南抗日义勇军”三路司令员梅光迪任总指挥,但只挂名,不随军;新四军一支队六团团长叶飞(化名叶琛),向国民党第三战区请“长假”后任副总指挥,指挥老六团和东路所有部队。原“江南抗日义勇军”三路副司令员何克希(化名王耑),延安分配来的原红六军团十八师师长、新四军六团副团长吴焜(化名吴克刚),分别任“江抗”副总指挥;曾任红十军团第二十师参谋长的新四军六团参谋长、一九三四年在怀玉山掩护方志敏突围的乔信明(化名汪明)任参谋长;曾任中共苏南特委书记、苏皖区委书记的吴仲超(化名吴铿)任“江抗”司令部政治委员;原红四方面军独立师政治部主任、新四军六团政治处主任刘飞,将原名刘松清改为刘清,任“江抗”政治部主任。
刘飞,一九〇五年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县贫苦农家,三岁丧父,七岁到地主家放牛,因不堪凌辱转而给猪贩子做脚夫,不料大病一场背上沉重的高利贷。一九二三年秋,不满十八岁的刘飞到汉口当茶役,后又到码头扛大包,在社会底层受尽欺压。
一九二六年十月,北伐军攻克武汉后,刘飞在汉口加入党领导下的夏口工会。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刘飞毅然参加黄麻起义,担任乡、区两级苏维埃主席和赤卫军二营七连连长。一九三〇年一月,刘飞带七连五十余名队员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新闻推荐
□张晓虹报道本报青岛讯春节假期刚过,国网黄岛区供电公司运维人员便开始对变电站设备进行节后“体检”,以确保设备安全及电网可靠运行。此次重点检测易引发缺陷隐患的设备关键部位,并对...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