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是复读生,高考体检怎么报名?”尽管还没有到中考前最忙的时候,但市招办高招处办公室里的电话铃声还是不断响起,高招处处长朱小为耐心地给家长解答完说:“最忙的时候是高考出成绩后填报志愿前,一天的电话数量没有100个,也有80个。”
“我们的服务品牌是‘公平招考\’,核心是 ‘公平\’二字。”市招办主任马宗明说,“催泪红包”折射出医患之间理解的重要性,招考工作同样需要考生和家长的理解,站在考生的角度和立场,考虑他们的需求和想法,这是市招办不断提升服务的基础。
“温馨提示”条条温馨
“体检前注意饮食,不吃辛辣、油腻和不易消化的食物……”3月25日青岛市高考体检工作正式启动,但提前一个周,在3月18日市招办的官方网站上就挂出了一条温馨提示,详细列出了考生在体检前、体检中和体检后应该注意的问题,提醒非常全面,包括学生的饮食、睡眠、用药、穿着、对结果的检查等,对于准备参加体检的考生和家长来说,读完这篇温馨提示后,高考体检的一切疑问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这是我们工作的惯例,每次重要考试之前,我们都会发出温馨提示,有提醒考生熟悉考场的,也有提醒考生注意赶考路上的交通的。”朱小为说,尽管对招办工作人员来说,每年的考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但对考生和家庭来说,每次考试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提前发布的温馨提示可以帮助考生备考。“以前我们都是发布在网站上,现在有了微信公众号后,只要是关注我们的考生和家长,第一时间就能收到我们的提醒了。”
据介绍,仅2015年一年,招生考试网站发布招生考试信息298条,招考办微信平台推送信息712条,开通了微信查询考点、考场和成绩数据功能,关注用户超过10万人,2015年中考成绩发布时为全市13万考生提供了考试成绩查询服务,分担了网站查询压力。“青岛微信影响力排行榜 (政务类)”,青岛市招办24次榜上有名,其中1次位居第一,4次位居第二,全市“政务类微信”年度排行榜位居第七。
老师穿着白大褂监考
面对中考、高考这样的人生大考,考生和家长们都希望顺利度过,但每年中高考前都会有考生遭遇意外,市招办将因身体原因等需要特殊照顾的考生称之为“特殊考生”。“我们不能让学生因为身体出现特殊情况,而错过考试或者无法享受公平的考试。”朱小为说,每次遇到特殊考生,市招办都会认真对待,“我们有要求,对考生和家长的任何要求都不能挡回去,要尽全力为考生解决好。”朱小为说,有一年一名考生在青岛九中考点考试,考试前家长提出申请:这名考生腰不好,不能长时间坐着考试。经过向省招考院请示后,市招办为这名考生安排了单独考场,同时允许家长将一张行军床搬到了考场里,“这名考生就是趴在那里考完了整个高考。”朱小为说,去年市招办接到家长申请,反映一名考生视力障碍,阅读正常试卷困难,希望能得到一定照顾。了解到情况后,市招办报请省考试院批准,在国家及省市考试规定允许范围内,从服务社会、关爱考生角度出发,积极做了相关的布置安排和沟通协调工作,为考生争取较好的考试条件,协助考生顺利完成考试。
据介绍,特殊考生在中考和高考都会遇到,2015年中考,在青岛16中考点有两个特殊的考场,每个考场里监考老师都戴着口罩、穿着白大褂,每个考场里都只坐了一名考生,考生也戴着口罩,考试结束后考生的试卷全部放到紫外线杀毒灯下消毒后才放在密封袋中,原来这两名考生都患有肺结核,“考虑到这种疾病的传染性,我们与医院、疾控中心和防疫站会商了多次,才创造条件允许考生参加中考。”市招办中招处处长朱海峰说,错过中考就会影响考生一年时间,“我们也是尽可能地满足每一名特殊考生的要求。”
近年来,市招办在国家及省市考试规定允许范围内,对有生理障碍、传染病、多动症、临时受伤等数十名特殊考生,通过制定单独考务流程、单独编排特殊考场、单独提供试卷,安排在一楼应考,提供特殊桌椅等方式,提供人性化关怀与帮助。
站在学生角度提升服务
“催泪红包之所以感动大家,是因为它体现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市招办主任马宗明认为,医患关系不融洽关键是医患间的不理解,“其实所有的服务部门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招考工作也是一样。”马宗明说,“催泪红包”事件给了他们一个启示,相互不理解是因为站的角度不同,“我们尽量去观察考生的需求和想法,根据他们的需求和想法提供服务,自然就会得到理解和支持。”马宗明说,近年来为方便考生,他们推出了多项便民措施,比如每年研究生考试确认时,都会为驻黄岛区高校6000多名考生提供上门服务,“按照规定他们是要到市区来确认的,但考虑到他们往来不方便,我们连续多年上门服务。”市招办信息处处长张树江说,很多人以为上门确认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其实很复杂,“教育部到最后才会把考生报名信息传给我们,我们每年都是连夜下载数据,核对好了,第二天上门服务。”
近年来,市招办建成了国家教育考试音视频交互式指挥系统,实现了考试期间市考务指挥中心与考区、考点的视频、语音、文字双向互联互通,强化了市级考务指挥中心对考区、考点指挥中心和考场的即时监管功能,提升了考务管理效率和应急处置能力。去年,夏季高考期间,市招办首次尝试通过制作视频指导考生填报志愿,“相比于文字,视频更加直观、形象,考生和家长都能看懂、学会。”张树江说,高考志愿填报期间共录制视频4期,获得考生广泛好评。
网上报考方便考生
考试报名、收费、确认环节众多,以往都是人工收费,无疑增加了考生报名的时间,为节省考生时间、提高报名效率,市招办主动开发了网上缴费系统,“咱们作为计划单列市,开设网上缴费通道比较麻烦,需要征得省市两级财政同意才行。”马宗明说,目前,市招办已经顺利实现了成人高考、研究生考试、普通高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和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等考试项目的网上报名、网上缴费、网上准考证打印功能,极大地方便了考生。
加强考试舞弊技术防范,市招办与技术公司合作开发基于动态人脸识别的考生身份采集与认证系统,探索 “人证合一”考生身份自动识别,在成人高考2个考点试行考生入场动态人脸识别验证,查处替考考生4人,提升了主动防御能力。改进英语听说人机对话考试系统,采用网络版管理,对口语朗读部分建立了机评系统,采取“机评、人工双评加仲裁”的阅卷模式,提高了阅卷质量和效率。
今年,市招办还将推出高考英语口语测试网上预约机制,“以往是考生先来先考,容易出现考生扎堆等候的情况,今年考生将可以提前预约时间,不需要长时间等待。”
本版撰稿 记者 臧旭平
市招办主任马宗明
公平是教育招生的核心和底线
“公平招办”的服务品牌是2001年左右提出来的,主要是强调公平在招生考试中的重要性,“教育招生最核心就是公平,这是底线。”马宗明说,招考部门要保证每一名考生能公平参加考试、公平地参与录取。“我们的服务理念是让每个考生都在招生考试中享受到公平的环境,给每一名考生提供的服务也体现着公平。”马宗明说,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把上级的考试政策、安排贯彻到位,然后全心全意地为考生提供服务。
马宗明说,市招办很少组织全部人员都参加的大会,因为要确保上班时间每个处室都有值班的人员,“有一次我看到高招处的门上贴上了一张纸条,处里没人值班给考生留下了手机号。”马宗明说,招办的工作理念是一切为了考生。对每个考生公平,但对个别考生来说公平是相对的。比如有考生高考时迟到几分钟进不了考场,“我们必须严格执行规定,如果对这名考生宽松了,就是对别人的不公平。”马宗明说,这时候就需要大家的理解,对考务规定的理解、对招考工作的理解。
全市完成初中学业水平考试148个考点、3127个考场标准化考点的建设,全市中考首次全部使用标准化考点。
2015年,组织考试16类26次,考生达80万人次,查处违纪作弊370人次,通报违规违纪考点2个。青岛市30个高考考点全部被评为省优秀考点,50个常设考点被评为市优秀考点。
扫二维码听朱小为讲服务特殊考生的故事
新闻推荐
第一理财专讯 A股周四整体呈现窄幅震荡走势,收盘沪指涨0.11%,创业板指跌0.47%。大赛方面,山登绝顶我为峰高位锁定高鸿股份的收益再次问鼎排行榜第一,排名第二的剩者为王也调仓换股购入恒源煤电。老刘...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