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舜
1971年参加工作到了隶属青岛市机械工业局的一个国营小厂——青岛压铸厂,一个以压力铸造和翻砂铸造为主的不足300人的小厂。虽然当时是以铸造加工为主,但也开始研发如北京吉普212发动机等新产品,旨在有自己生产的品牌。因此厂里召集了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和各工种的能工巧匠。
有一位从事电气焊的范师傅,在1958年28岁时就被定为技工的最高级别8级,在岛城机械行业颇有名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汽车还没有防冻液,一到冬季因疏忽冻裂水箱、发动机的大有车在。那时大车的发动机大多为铸铁,铸铁一般是不能烧焊的,且发动机烧焊时稍一变形,活塞便不能运转,发动机等于报废。但范师傅却能在经过热处理后,这边烧烧,那边焊焊,这边敲敲,那边打打,将冻裂的发动机无任何变形地修复好。说来简单,实则范师傅动用了高度的智慧和高超的焊接技术。这算是范师傅的独门技术,当时没听说谁能掌握这门技术。每年冬天一冷,焊发动机、水箱的便排成了长队,其中不乏飞机场及有些军工部门的。
前几年有部电视剧 《师傅》,李幼斌主演“师傅”。其中有这么一段剧情,日本有一个技术交流团到了“师傅”的厂里,并带来一项技术比武——就是气焊焊接1毫米铁板。这么薄的铁板在几千度的气焊枪火焰下,几乎一碰便熔化,其难度是相当高的。华山论剑,比武的结果是,日本人没能完成,“师傅”完成了,中国技术胜了。也巧了,这部电视剧我也就随意看了这一幕,立刻就想到了范师傅。当时机械行业中广为流传的是,范师傅焊铝饭盒。要知道铝饭盒顶多也就一毫米厚,且铝板比铁板熔化点要低得多,而范师傅就能将开裂或有洞的饭盒用漂亮的焊纹补起来。怎样精细的掌控只有他自己知道,即使他告诉你其中的玄妙,你也办不到。当时我厂有一位5级老焊工不服气也焊饭盒,结果焊枪刚触到饭盒,原本的小裂口便成了大洞,成了不可收拾的“一塌糊涂”。
还有一位看管成品库的王师傅,五十多岁,个头不高,方脸长眉,眼镜总挂在鼻梁上,目光深沉而有神。据说他曾在民国政府里任过职,在厂里是被管制劳动的。一天午饭后,几个师傅叫我去见见世面,就找到了这位王师傅让他打算盘。有人随口喊出几万几千几百几十的加减乘除,王师傅手指在算盘上飞快地拨弄,啪啪啪……报数一停,算珠即停,数字精确无误,那叫个出神入化。想来他的财会水平肯定了得。王师傅还写一手好书法,当时的厂名、信封、便笺都由王师傅题写。当时不懂书法,现在回想起来,王师傅的书法字体平实、朴茂,像是在大书法家舒同、岛城著名书法家张杰三的书写风格之间。王师傅曾答应我,待退休时送我一幅字,遗憾的是他何时悄然退休离去的,我等毫无所知。
电工杨师傅研发出完全用电、用水的“无芯工频感应电炉”,当时为全国首创。还有一位赫姓工程师,在上世纪70年代末用了几年时间研发一个世界发动机行业里的新品种——转缸发动机……除了能工巧匠,我们厂还走出了誉满全国的女企业家、省内外闻名的硬气功大师、岛城螳螂拳传人等等。当然这些不是在此述说的范围了。只是这些能工巧匠和优秀人物,仍是我们这些厂子里的过来人聚会时津津乐道的谈资,是我们共事过的骄傲。
1991年,我们厂被别的厂兼并,厂区也变开发了房地产。一切都过去了。
新闻推荐
早报讯 每年清明,都是山林防火员最紧张忙碌的时节,不仅是因为春季风干物燥,还因为很多人上山烧纸祭拜。“清明节这段时间,天不亮就要巡视,天黑透了才敢歇歇,十几里的山路一天要走上6遍才放心。”浮山护...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