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早报报道的 “催泪红包”爱心故事持续发酵,青岛市各医疗机构纷纷开展了各种服务提升活动。昨天,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青岛市胸科医院分别举行了医院开放日和市民体验日活动,让市民进入到医院内部,零距离和医护人员接触,市民代表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原生态,医护人员也更多了解市民在就诊中的服务需求。
亲身体验中医传统疗法
昨天上午,海慈医疗集团举办了医院开放日及市民体验日活动。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监督员、市民及患者等20余人来医院参观体验中医药特色服务。市民代表们在集团领导陪同下来到新改扩建后的岛城最大的治未病科,体验中医药特色服务。治未病科古香古色的装修风格,处处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深深吸引了市民代表。
为了让市民代表亲身体验中医药传统非药物疗法,医院特别设定了体验环节。45岁的市民代表郭女士,处于更年期前期,睡眠不太好,颈椎因为伏案工作、劳累等原因也感觉不舒服,治未病科戴淑青主任为她进行了拔罐、耳穴压豆治疗,两种中医特色疗法对改善郭女士的睡眠和颈椎不适都会有不错的疗效。姜女士近期出现了头晕、失眠等症状,中医专家也为她进行了针灸、耳穴压豆治疗。
大家还参观了灸疗室,当时一名患者正在进行督灸治疗。当得知督灸可以治疗近视眼,艾灸在调理月经、内分泌失调、改善体质方面效果不错后,许多市民代表表示要让家人也来调理一下,未病先防,这种健康的养生理念更是值得宣传和普及。
透析11年医患一家亲
随后,市民代表一起参观了海慈医疗集团血透室、中医儿科、中草药房、病人服务中心等特色科室。市民代表中有一名叫薛英勇的患者,他已经持续在海慈医院血液透析室透析11年,他讲述了自己与医护人员之间家人一样的深厚感情。“我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家,感谢医护人员的细心照顾,让我病情恢复得很好,最让我欣喜的是我可以跑马拉松比赛了。”薛英勇说。
薛英勇告诉记者,他现在每周大约还要做3次透析,对医护人员的辛苦感受最真切,他在透析时经常会看到医护人员在透析室内勿忙穿梭,为患者服务,而且无论多忙,都会给予患者像亲人一样的关怀。
市民代表郭女士也讲述了自己在海慈医院就诊的经历,她因为甲状腺有问题,来到海慈医院就诊,医生详细地给她讲解了这个病的发病原理,以及今后可能的进展,最后给出了保守治疗的建议,她悬着的心也放下了,经过半年治疗,目前已经基本康复。
医技和服务是医院的两翼
参观结束后,市民代表与医护人员一起进行了座谈,海慈医疗集团总院长刘宏向代表们介绍了医院近年来在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上下的功夫。
“‘催泪红包\’是医患关系中最美一面的展示,医疗技术和对患者的服务意识是医院的两翼,我们要做的是要‘比翼齐飞\’。”刘宏说,医院的发展是要更好解决患者看病的问题,这就需要更加注重医疗水平和服务意识,让患者不仅在这里治好了病,心理上还感觉愉快、舒服。
刘宏介绍,他们将不断提升集团的综合服务能力,积极发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加强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优质服务举措等,并就改进患者就医感受,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等征求市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市民代表姜青群在交流时说,一般患者到了医院心理上就和平常时候不太一样,不仅想赶紧治好病,还希望有人能多关心他们。“现在大家都知道,看病最好找综合性的大医院,但为什么很多专科小诊所就诊的人也比较多,这主要还是因为人家服务态度好。”姜青群说,很多小诊所对待患者特别热心,进门微笑,遇上老人孩子帮忙搀扶,倒上水,帮患者去挂号,带领去就诊等,患者到了这里后心里感觉特别舒服。
成立“真情关爱”志愿者服务队
昨天,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举行医院开放日,并与10家社区医疗机构签订协议,成立医联体,提高辖区基层医疗的水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邢晓博详细介绍了医院的品牌科室,比如妇产科、心内科、消化内科等品牌科室。
记者了解到,医院自从搬到新院区后,门诊量大幅提升,诊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也快速提升。医院的医护人员先后到奥地利等国家培训,接受最先进的医疗理念和技术,并把这些新技术带回医院,让患者受益。目前,医院已经成立了“真情关爱”志愿者服务队,现有志愿者近千人。开展了“志愿服务在医院”“门诊温馨首程导航”“出院直通车”“诊室助诊特快”“爱心康复才艺展示”“糖尿病病友会”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定期开展社会志愿服务,进社区、街道、广场、老年公寓进行义诊、讲座,查体。
邢晓博说,今年他们将联合青岛市医学会及相关的专业分会建设青岛市临床病例研讨中心;推进高血压防控建设,协助探索构建慢病防治一体化的分级诊疗制度和模式,开展心血管精准医疗;建立健全院感防控体系,加强监督传染病疫情报告,确保不发生重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组建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发展睡眠呼吸检测中心;消化科升级为消化中心,下设消化科、肝胆外科,消化内镜中心,使消化内镜中心成为设备资源全院共享的内镜平台;取消门诊输液室,设立急诊外科病房和日间手术中心,有效缩短病人的平均住院日,提升医疗服务效率,节约医疗成本。
人性化服务让患者享便捷
昨天,市胸科医院开展医院开放日,该院院长邓凯说,“催泪红包”医护团队令人敬佩,但是他们医院的医护人员也值得患者和市民尊重,因为他们战斗在一线,是在与传染病打交道,感染的风险比较大。邓凯说,胸科医院承担着青岛市突发公共卫生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的定点收治任务,去年,胸科医院又被确定为中东呼吸综合征市级定点救治医院,医院继承和发扬抗击非典、禽流感、埃博拉等优良传统,积极行动,全力备战,受到了各界的好评。
“我们的应急隔离病房与会诊中心实现了LIS、PACS网络数据的系统对接;将呼吸机小组、床旁血滤小组和ECMO小组均纳入应急队伍管理;采购了一批防治中东呼吸综合征物资。医院投入80余万,对应急病房4个房间完成了负压项目改造,结束了全市没有负压隔离病房的历史,对全市卫生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邓凯说。
另外,为方便群众就诊,医院采取系列措施实行人性化服务,让群众感受到便捷、温暖和舒适:增设手机加油站;设置“拾零小屋”,保存患者遗漏的物品;发放“真情服务联系卡”,指导患者正确服药、办理入出院手续等。对当日不能出结果的检验报告单,根据患者需要,通过电话、传真、邮寄等方式告知患者,避免了患者往来奔波。对病房床位实行统一管理,确保患者当天住院,及时救治。对住院患者实行送餐服务,在各病房安装微波炉、有线电视、空调,部分病房配备整体卫浴,尽最大努力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方便。患者出院后,主管医生、护士定期回访,询问患者恢复情况,解答患者疑问;对困难患者,主管医生上门回访,切实为患者解决困难。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王磊江 孙启孟
新闻推荐
早报讯 昨日,记者从西海岸新区获悉,第26届青岛国际啤酒节西海岸会场筹备工作已全面开始,今年将力争打造一届更具影响力、国际化的海上啤酒盛会。目前,啤酒广场的重要升级工程,也是今年啤酒节西海岸会...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