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薄克国
3月26日,青岛市大学生就业“梦想起航行动”启动,计划通过实施一系列行动计划,吸纳更多高层次人才,到年底实现“1617”目标:即扶持1万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6000名大学生参加综合职业能力培训,吸引1万名研究生在青就业,接收高校毕业生7万人来青就业。
专场招聘会不少于900场
青岛市大学生就业“梦想起航行动”重点面向在青高校在校大学生、派遣期内高校毕业生、青岛生源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高层次人才,将实施就业政策引领、就业培训助力,就业配置拉动、就业服务提速、研究生就业“留青”等五项行动计划,为毕业生提供各类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
行动计划提出,青岛市将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充分运用互联网新媒体、校园网等平台推送政策信息,让毕业生对就业政策应享尽知。把抓好政策落实作为201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结合实际细化落实政策的具体措施,确保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畅通,让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能享受到政策扶持。
青岛市今年将组织开展系列招聘活动,做好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服务周等专项活动,多组织专业性、行业性、小型化、网络化招聘会,提高招聘活动实效。全年在全市范围内举办各类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不少于900场次。
今年还将开展青岛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高校行活动,以就业指导进高校、职业规划进高校、职业培训进高校等“十进高校”活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创业服务活动。根据不同高校的专业特色及毕业生规模,与企业进行有效对接,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校园招聘会。各区市对暂未落实就业单位、有在青就业意向的高校毕业生,根据个人意愿与其签订人才储备协议,并为储备人才免费提供档案关系接转、见习岗位推荐、职业能力培训、岗位配置、创业扶持等就业创业服务,落实相关政策,帮助高校毕业生尽快在青实现就业。
“一人一策”帮扶
青岛市人社部门将探索在高校设立青岛市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站,及时准确掌握在青高校大学生就业需求,摸清应届毕业生生源信息和求职意向,同时为大学生提供政策咨询、岗位推荐、能力培训等就业服务,将面向大学生的就业服务延伸到校园里、学生中,把大学生就业工作引入快车道。
青岛市将利用“市—区(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工作机制,将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公共服务范围,及时提供就业创业帮扶,力争使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在年底前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各区市要特别关注长期失业的毕业生和就业困难毕业生,实施“一人一策”专项帮扶计划,促进其尽快就业。
面向在青高校在校大学生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帮助大学生学习与掌握职业规划的基本方法,提高就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组织大学生就业指导专家到各高校开展就业指导讲座、一对一个性指导等活动,引导高校毕业生明确求职方向、掌握求职技巧,促进其顺利实现就业。组织市、区(市)人社局长进校园宣讲,帮助毕业生更深层次地了解就业政策、认清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技能。
研究生留青就业
青岛今年实施研究生就业留青计划,计划吸引1万名研究生在青就业。
青岛将进一步加大研究生住房补贴力度,缓解毕业生求职就业和生活压力。各区市要切实做好研究生住房补贴资金的发放和管理工作。
青岛人社部门将依托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站,把人才政策、就业政策、就业岗位、就业指导和就业培训等服务内容送到各高校,及时摸清研究生就业需求,快速合理安排就业服务对接,确保更多研究生留青就业。探索建立政府、高校和企业针对研究生的留青就业服务保障体系,适时组织专门面向研究生的靶向招聘,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接洽谈活动,为研究生留青就业提供精准、优质、高效的服务。
新闻推荐
□记者薄克国报道本报青岛讯3月24日,市南区人民法院开通“张玉法官工作室”,通过在市南区65个社区微信公众服务号中设置专门板块,搭建起了婚姻家事咨询服务平台。法官工作室由市南...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