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福录
本报通讯员陈方明高占根
“又熬了一个通宵,今天凌晨3点给加拿大的一个客户发去5件唐装,货值4000元人民币。”2月22日,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袁家村农民电商郭玉峰说。
返乡创业前,郭玉峰长年在青岛打工,2013年10月,他与两个本家兄弟在阿里巴巴速卖通等国际贸易网站平台上注册了网店,并依托阿里巴巴批发市场上的货源,做起国际电子商务,主要经营婴儿用品、服装、家纺等商品。
商品的属性描述都是用英语完成,而他只有初中文化水平,英语基础差,郭玉峰就用在线翻译,再结合查阅各种英语词典,慢慢地很多单词和句式也熟了,现在即使不用在线翻译也能描述个差不多了。做国际电子商务,必须等到买方签收,他才能拿到钱,资金要有两个月的交付期,进货、出货时常常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开始时为了保住订单,不断提高信誉度,他常常是靠东拼西凑预付资金,才能及时把商品发出去。
随着国际网店业务逐渐步入正轨,郭玉峰又开设了3个网店。现在,随着两个兄弟撤出单干,郭玉峰独自做电子商务也快两年了,平均一天走货量均在3000元左右,每天盈利都在千元以上,2015年纯收入达到50多万元。他计划今年再开设两个网店,争取纯收入突破100万元。
郭玉峰还打算自己建立一个独立的货运代理,再固定几个供应商,建几个仓库,稳住货源。郭玉峰还希望把电子商务做到更加细化,让村里更多年轻人从事电子商务,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新闻推荐
□记者张晓帆报道本报青岛讯青岛市慈善总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九次会议3月8日举行。会上,青岛市慈善总会把农村***作为2016年慈善救助的重点,计划安排项目支出1082万元,占救助支出的8...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