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故里紫气归,文亭湖畔斗芳菲。春暖花开之际,记者来到成武县部分乡镇、企业采访,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创业热潮,更为众多返乡创业者的智慧和勇气赞叹不已。
在成武县苟村集镇王营村的一处闲置院落里,十几名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焊接机器。大学毕业的成武青年贾银鹏,一直在烟台从事车身校正仪销售工作。去年,抱着回报家乡的想法,他和妻子一起回乡办起了汽车维修设备加工厂,每月能出厂20多台设备。产品主要依靠网上销售,一部分在国内销售,一部分要出口到国外,目前生产工期排得满满当当。
为什么不在沿海发达城市投资办厂,而是回到经济欠发达的内陆老家?“老家的生产成本更低,交通、区位优势也很明显。从这里可以辐射到中原腹地,打开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贾银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烟台办厂,企业工人工资、厂房租金都要比成武高得多,仅产品销售的运输成本,每件就能节省1000多元。于是他们选择了回到老家来创业。
选择回到成武老家创业,不仅仅是贾银鹏这样怀揣技术、熟谙市场的成功者,也有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和长期在外务工的农村青年。据成武县人社局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成武县已经涌现出种植、养殖和加工各类创业人员2万人以上,上马各类项目18000多个,投入生产资金超过40亿元,带动就业人数46000多人。
成武返乡创业热潮的形成,源于外出人员的眼界、思路和原始积累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成武县委县政府不断为这股潮水添柴升温。2012年,成武县就提出乡镇要建设创业产业园,为创业者“铺一条柏油路、上一台变压器、架一条高压电线”。2014年,更是出台了《中共成武县委成武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创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明确规定从资金、用地、工商注册等各个方面鼓励和支持创业,带动就业。每年春节期间,成武县都要在青岛、上海、杭州等成武外出务工人员密集地区召开座谈会,向他们介绍家乡的发展现状和优惠政策,号召有创业意向的人员回家投资兴业。
成武四兄弟返乡创业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也是该县鼓励、扶持返乡创业的成功典范。“像成武四兄弟这样的典型大量涌现,非常难得,也十分可贵。我们要像呵护幼苗一样搞好服务。只要他们有一丁点难处,我们都要全力以赴帮助解决。”成武县委书记鲁志成告诉记者,“返乡创业者缺乏人脉资源,遇到资金、土地、用工等方面的难题,往往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对此,我们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层,既要用足用活上级的政策,更要拿出含金量高的措施,努力形成支持返乡创业、共同建功立业的良好氛围。”
位于成武工业园区的泰轮橡胶,是由返乡人员刘克伟创办的企业。在橡胶轮胎普遍过剩的大环境下,这家企业却依靠独特的工艺、过硬的产品,在工程机械轮胎市场上一枝独秀,占尽先机。企业负责人刘克伟告诉记者,因为缺乏足够的流动资金,有些订单根本不敢接。在县委书记的直接过问下,成武县财政、金融部门已经多次到企业现场办公,切实解决融资难题,让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有了县里的支持,我们争取今年再上两条生产线,为全县的发展做贡献。”刘克伟充满信心地说。
记者 常慕城 通讯员 王立新 孙为海
新闻推荐
本报11月5日讯(记者米广莉)记者从市招生考试中心了解到,2014年硕士研究生报名现场确认将于11月10日至14日进行,泰安市实行分批确认。已网报但没有缴纳考试费用的考生还可在10日至11...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