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宋弢李媛
青岛市北区鞍北片棚户区改造是近年青岛市拆迁难度最大的项目之一,不仅牵涉3450多户居民,且居民成分复杂、产权不明等各种问题掺杂其中。然而,本应令人头疼的项目却进展顺利。“2014年、2015年分别启动的一二期项目,不到一个月居民签约率就超过90%,而且没有任何不稳定的情况出现。”阜新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阎修月对记者说。
鞍北是整个市北区拆迁工作的缩影。2012年以来,市北棚户区改造衔枚急进,启动22个集中片、41处零星片改造,拆迁居民1.9万户,在全市户数最多、成绩最大。之所以顺利完成,在拆迁机构设置中添加的居民监督委员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居民监督委员会是逼出来的创新”,区开发建设局局长杜福跃说,市北作为青岛老城区,拆迁任务繁重,共有棚户居民约4.9万,占青岛市内三区总量的70%还多,拆迁工作成为全区“一号工程”。为确保好事办好,市北在组织机构方面创造性地增加了居民监督委员会,结果是满盘皆活。
居民监督委员会由五六个人组成,都是社区里长年居住、德高望重的老党员,必须由社区居民自己选举产生。顾名思义,其具体职能是代表居民监督政府棚改工作。“房屋征收工作的关键是做好居民思想工作。成立这个委员会,最初的出发点,是通过他们监督作用的发挥,来取得群众的信任,这种效果是政府部门取代不了的。”杜福跃说。
62岁的刘富华是上海路德平路拆迁项目的监委会委员。“我们上海路德平路一期是前年启动的,涉及近1700户,我们几个的任务就是代表居民监督拆迁办工作是否合规,是否公正。”刘富华说,像前期选择评估机构就是由居民监督委员会现场监督,居民自愿投票选择,居民很认可。
还权于民,使监督委员会得到了政府和群众的信任,职能也从最初的仅限于监督有了扩展,成为居民自我管理、主动拆迁的重要推动力量。用杜福跃的话说,“有了委员会,群众推着政府来拆迁,政府工作好干多了”。
即墨路街道辖区内棚改片区涉及几千户,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居彬告诉记者,前期摸底三四次了,很多户主搬走多年,有的去世了根本联系不上,所以入户评估无处下手。监委会参与后,他们跟居民熟,又得到了充分信任,顺利完成了摸底工作。居彬说,刘富华为了弄清一位去世老人的房产信息,前后用了将近一个月时间,辗转找到老人个人信息后又找到继承人,要是凭政府工作人员,这个任务几乎没法完成。
现在,全区各监委会都成了急于拆迁的居民的主要抓手。担负着群众重托的监委会也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刘富华为了不负重托,最后一个签约选房,最后一个搬走。
据悉,鉴于居民监督委员会制度这种创新模式的良好效果,青岛将这一做法写入了《青岛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在全市推广。
新闻推荐
□大众报业记者高绪亮报道进入4月,青岛迎来樱花季,落樱缤纷的美景,吸引了大批游客。岛城有中山公园樱花路、动物园樱花路等多处赏花点。从4月6日到4月22日,青岛将按樱花花期举...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