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们在模拟地震来了后如何避免伤害。回想起5·12汶川地震还让人心有余悸,时隔八年,受灾的地区已重建,人们的心灵创伤也在逐渐恢复,但怎样在地震中脱险却始终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如果真的地震了,我们该怎样逃生?”5月15日,《城阳新闻》小记者团来到青岛市应急安全体验培训(市北)中心,现场体验地震、地铁和楼宇发生火灾以及公共场所发生事故的情景,学习逃生技巧,比如地震抓住“黄金十二秒”逃生,地铁发生火灾沿着右侧轻敲墙壁逃生等。
遇地震牢记逃生黄金12秒
“地震来了,快蹲下,一手护住颈部,一手护住后脑。”轰隆隆的声响中,地面摇晃起来,小记者们紧张地蹲下来,有的蹲不稳坐在地面上。先是纵波,然后是横波,“哐”的一声,墙壁和天花板突然坍塌。
“地震来临时的12秒内我们感受到的是纵波,12秒后纵波马上转化为横波,周边的建筑开始倒坍,所以12秒对逃生来说至关重要。”安全体验培训(市北)中心的讲解员说,一定要掌握正确的保护自己的姿势,利用12秒的时间找到正确的位置进行躲避。
“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地震来了?”“发生地震前狗会乱叫。”一名小记者说道。讲解员告诉小记者,地震发生前确实有很多预兆,比如地下水异常,动物反应异常,出现地光或者地声,发生电磁异常或者地鼓异常。“刚才体验太真实了,吓死我了,不过还好,这是模拟,我学到了保护自己的姿势,知道该如何逃生。万一地震真的来了,我也知道该怎么办。”一位小记者说道。
青岛马上进入地铁时代,走到“地铁生死逃亡”入口时,小记者们先是观看了韩国一起地铁灾难的视频。现场静悄悄的,小记者们认真观看,并拍下写在墙壁上遇难家属的感人留言。“宝贝,你走了,家也没了。”一位小记者用手机拍下了这条留言,“灾难太可怕了,我们一定要学会自救和救人的技巧。”
随后,小记者登上模拟的青岛地铁现场感受火灾起火如何逃生。认真听了讲解员讲完乘坐地铁的注意事项和逃生技巧后,突然灯灭了,四周冒着烟,“着火了,大家赶紧有序撤离”、“好黑啊!什么都看不见了”、“快用衣服捂住口鼻,顺着右侧撤离,可以轻敲墙面来识别路线”……
高楼火灾逃生要用安全绳索
地震、地铁灾难现场逃生之后,小记者还观看了剧场发生事故如何撤离,学习心肺复苏和人口呼吸、识别交通标示、观看灾难影院。最考验小记者胆量的还是高层楼宇火灾逃生,讲解员教大家使用安全绳索。“通过绳索逃生时不要拉绳子,不要用脚蹬墙面,要用手推着墙面往下滑动。”小记者们还亲自体验了绳索的使用。“在高楼逃生时还需要学会结绳,你会都怎样给绳子打结?”“和平时系鞋带一样,不过需要多系几下就可以了。”金东斌小记者说道。“要想保证安全,绳子打结一定要牢固,教给大家双套结和固定结,学会了结绳方法,遇到危险时可以将绳子或是床单打结,安全下落了。”听了讲解员的讲解演示,小记者们认真地尝试着。李康轩小记者尝试了不同的结绳方法,还试了试牢固性。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若是家里发生火灾要及时拨打119报警,要说清楚火灾发生的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报警人员姓名和电话,并派人在路口迎候消防车。回家我要告诉爸爸妈妈,他们可能也不知道该怎样报火警。”张子晨小记者说,发生了火灾要学赶紧拿着浸湿的被子堵住门,再用湿毛巾堵住口鼻,千万不能采取极端的方式逃生。
发生燃气泄漏别用手机报警
“厨房发生火灾怎样处理?”“拿锅盖盖上就可以灭火。”于沛成说道。据讲解员介绍,若是厨房着火可以先关闭燃气阀门,有四种灭火方式可以采取,用锅盖灭火的时候需要从一边斜着压过去,不要从正上方盖,以免火苗灼伤手;也可以使用蔬菜灭火,不过不要用水分大的蔬菜灭火,以防油迸溅出来烫伤手;也可以使用灭火毯和灭火器进行灭火。
“发生燃气泄漏,不能用手机报警。此外,微波炉加热鸡蛋、西红柿会爆炸。”讲解员提醒说,若是想加热可以用牙签把鸡蛋和西红柿扎几个小洞。文/图本报记者栾英杰赵伟华
新闻推荐
高血压怎么预防,专家给咱讲 金门路街道开展“新家庭计划”,心脑血管疾病知识讲座在仙游路举办
本报讯(记者战舒涵)“高血压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有时候高血压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但是这种情况会更危险,因为没有症状就不会引起大家的重视。”5月...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