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话普及后,移动电话的出现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上世纪90年代,一种被称为 “顺风耳”的无线寻呼机(BP机)曾经风靡一时,凭借着体积小、经济灵便的特点,受到市民的推崇。在90年代中期,青岛寻呼机用户达数十万。但是,随着通信行业的不断发展,寻呼机只发展了二十几年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则是通信业的新贵——移动电话。“对70后、80后这代人来说,当时的模拟移动电话,现在提起名字同样的如雷贯耳,它的名字就叫做‘大哥大\’。”周宁这样说。
市民张先生是岛城较早接触“大哥大”的一批人,据他透露,90年代初,一部“大哥大”的费用要上万元,在当时一度是成功人士的标志。“我还记得1992年青岛市邮电局在人民会堂举办的 ‘大哥大\’吉祥号拍卖,单单9位数全是‘8’的吉祥号就拍出几万元,一度成为市民茶余饭后的谈资。”张先生表示,看着传呼号码用手机回电话是当时的时尚。
新闻推荐
职校学生 与行业大咖“零距离”,职校学生 与行业大咖“零距离”
家居设计师走进学校、学生戴上洁白的燕帽……最近这一周,岛城职业学校里活动丰富,既有利于学生技能的掌握,又有利于他们职业素养的养成。正是有了这些交流与探索,学生们的校园生活才能更加精彩而有意...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