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青岛新闻 > 正文

每一张车票都是一个“催泪红包”,每一张车票都是一个“催泪红包”

来源:青岛早报 2016-05-13 23:01   https://www.yybnet.net/

今年除夕夜里,市妇女儿童医院急诊室里悄悄上演了一场 “催泪红包”故事,经过青岛早报的连续报道,“催泪红包”的爱心故事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而它背后折射出的敬业、奉献、信任和感恩的正能量,感染了整座城市,全市各窗口行业迅速开展起来学习“催泪红包”精神的活动,在公交集团也引发了如何与乘客建立和谐关系的大讨论。昨天上午,公交集团决定将6路等10条先模线路作为首批“弘扬‘催泪红包\’精神青岛公交示范线”,并在公交武昌路车队进行授牌仪式,今后“催泪红包”故事将继续在青岛的大街小巷传播,“催泪红包”精神也将继续在全城传递。

(详见本报今日5版报道)

“催泪红包”原本是一个发生在急诊室的感人故事,随着市文明办召开“文明优质服务大提升”座谈会并下发深化“文明优质服务大提升”活动的通知之后,各行各业都开展了学习“催泪红包”精神的活动。如今,“催泪红包”又再次来到了公交车上,并随着公交车一起,传遍岛城的大街小巷。

其实,咱们岛城的公交车上从来就不缺“催泪红包”这样的感人故事。在其他的地方,公交车上的让座屡屡成为一些冲突事件的导火索,甚至年轻人该不该给老人让座成为了网络上的热门讨论话题。然而在岛城,让座似乎永远也不是个难解的问题,随便上车找几个青岛小嫚儿、小哥问一问,大概会得到类似这样的回答:“上车给大爷大妈让座还有什么可寻思的?不赶紧让,别人就给让了,那多不好意思?”

没错,曾经有朋友来过青岛后感叹,虽然跟青岛人接触不多,但是从青岛人在公交车上的一举一动,便能感觉到这个城市的豪爽、热情、温暖。无论公交车上的空间多么挤,只要有老人孕妇上车,总会有人站起来让座;有时候因为车上太挤,乘客只好从后门上车时,也总会主动将车费或者公交卡经过其他乘客手递手地递到前门打卡处。这些在我们岛城人眼中早已司空见惯的事情,在外地朋友的眼中却变得十分温暖。

不仅仅是买票让座,岛城的公交车上还有更多暖心的人和事。公交车上的拾金不昧、见义勇为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偶尔有驾驶员或者乘客在车上发病晕倒,也总是有乘客出手相助。公交车上的乘客是好样的,咱们的乘务员、驾驶员也毫不含糊,从为了乘客学习哑语、英语的304路乘务员刘艺,到为乘客准备晕车药、创伤药,又为乘客捎东西的106路线乘务员陈乐乐,再到女儿出生时还在线路上专心开车的501路线驾驶员王群,咱们公交线路上的先进团体和个人层出不穷。这样的好司机、好乘务员和好乘客,大家互相关心、互相理解,恰恰构成了岛城每天最平凡却最独特的风景线,成为了外地游客对青岛的最初却最深刻的印象。“催泪红包”精神通过每一张车票,在乘客和乘务员之间传递,在乘务员和来青游客之间传递。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催泪红包”精神也在这样的传递中不断扩散、不断升华。

看了公交车上的这些温馨故事,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 “催泪红包”的故事会发生在岛城——这并不是个偶然,而是因为这座城市的文化积淀,因为这里人的质朴豪迈共同孕育出的一个美妙果实。在这里你我懂得相互理解,在这里大家习惯了互帮互助。“催泪红包”的出现,不过是水到渠成地把这种早已有之的风气给具象化、符号化了,也正因为如此,“催泪红包”故事才会引起岛城市民如此广泛的共鸣。

新闻推荐

“疯魔”装载师:千锤百炼出绝活,“疯魔”装载师:千锤百炼出绝活

眼睛不大,却炯炯有神;臂膀不粗,却孔武有力;手指不算修长,开起车来却灵活异常……初见郭凯,这个相貌谈不上多么俊朗的青年,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2005年入职,如今而立之年的郭凯已经在青岛港度过了11个年...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每一张车票都是一个“催泪红包”,每一张车票都是一个“催泪红包”)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