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护理工作23年以来,王飞燕(右图)早已从一名小小助产士,蜕变为一个团队的领头人,期间的默默奉献与刻苦钻研自不必说。昨日,记者采访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产房护士长王飞燕,42岁的她已是一名能管理、能教学、能实战、能实施科普宣教的资深助产士。2016年,她还获得“岛城10大金牌助产士”称号,她认为这是对她多年职业生涯的最好肯定。
上行下效
任劳任怨向前辈看齐
王飞燕19岁参加工作,自踏上工作岗位那天起,科室护士长及前辈的工作态度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她们对待孕产妇自然亲切,工作争着干。王飞燕暗下决心,向前辈看齐,无怨无悔。“在班一分钟,奉献60秒;让着干不如抢着做,哭着熬不如笑着做。”每当忙得下不了班或在家被叫回加班的时候,王飞燕总以灿烂笑容、高涨的热情面对,同事不解地问:“每回忙到加班你就兴奋,为什么?”她笑着说:“我在鼓舞士气,哭也要干,笑也要干,干嘛不笑着干呢?”接下来的加班大家也是其乐融融。
助产为乐
工作升华产妇体会愉悦
23年的助产工作,带给王飞燕无限的光荣感、使命感、责任感。作为助产士,王飞燕用心对待每位孕产妇,保障母婴平安是底线,分娩过程产妇感到快乐是工作的升华,“亲手迎接每个新生命,是年轻父母对我们的信任,婴儿啼哭的一瞬间,一股暖流滋润心间,抱在怀里如同自己儿女一样。”
王飞燕告诉记者,突发紧急情况能及时有效组织抢救患者,并最终获得成功是她的看家本领;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及救治措施,更是每位助产士的基本素质;在阖家团圆的节假日,在寒冷冬夜的暖被窝中,一通电话被召回医院已是司空见惯。
言传身教 丰富经验救回产妇生命
王飞燕记得最近一个产妇的故事,那天产房实在是太过“精彩”。一名“抑郁症”产妇,坚决不上产床,助产士齐心协力把她抬到产床上,她又极不配合……“为这样的产妇接生,要付出四五倍的精力,但幸好有家属陪伴。”王飞燕介绍,最终母子平安,家属深深感到助产工作的不易。
还有一名产妇即将宫口开全,王飞燕给她倒了杯热水,要喝的时候,她说:“护士长,我冷”。一句轻轻地诉说,引起王飞燕高度警惕,接下来的一系列救治措施,准确及时到位,产妇是 “羊水栓塞”,因救治及时母婴平安,避免了产科“头号杀手”带来的危害。在后期康复过程中,王飞燕将这个案例分享给所有助产士,提醒大家注意防范,“有些突发情况很难预料,但总有些蛛丝马迹能预防,细心一点,换来的是母婴平安。”王飞燕凭借丰富助产经验,使许多面临危险的产妇,化险为夷。
不懈钻研 身先士卒打造精英团队
王飞燕是名中专毕业的助产士,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还能算是正规科班出身,但工作一年后她就意识到了自身的差距,尤其医务工作更是一个不断学习的专业,所以决定报名参加自学考试,并相继取得山东大学自学专科文凭和潍坊医学院自学本科文凭,通过学习培训获得青岛市助产专科护士资质,取得中国疾控中心妇幼保健中心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合格证书等。
自己提高不能代表集体的提高,只有把所有助产士培训到位方能完胜,所以王飞燕始终严格落实助产士的分层次培训,专科知识培训,关注各种学习班,相继培训了6名青岛市助产专科护士,这项工作会一直持续。在教学相长之中,王飞燕获得收获和提高的同时,也不断总结分析,已发表省级以上论文6篇、合作著书4部、专利1项。
二胎高峰
迎接挑战仍要努力
23年来,王飞燕始终工作在助产岗位一线,到底接生了多少新生儿,她忙得统计不过来,但总有新生儿嘹亮的哭声在耳畔缭绕,甚至睡梦中,在王飞燕手机里,有很多备注“孕妇”字样的朋友,都是她曾接生过的产妇。最幸福的莫过于为同一位产妇接生两次,“很多次都遇到产妇对我说,她家的老大是我接生的,老二还要在八医生,我经常会被这种信任所感动。”王飞燕对国家生育政策调整十分关注,八医所处地理位置和口碑,面临巨大的挑战,与去年相比,来八医生孩子的数量翻了一番,仅4月份,二胎接生比例超过40%,如何做好产妇安全、保障每个产妇都在八医母婴平安,是王飞燕如今最关注的事情。
人物档案
王飞燕,先后毕业于青岛第二卫校、潍坊医学院护理专业,多次被评为院级优秀护士、先进工作者、李沧区妇幼保健先进个人、青岛市卫生系统优秀志愿者、所领导的科室被评为青岛市卫生局青年文明号、巾帼建功示范文明岗。今年获得“岛城10大金牌助产士”称号。现任青岛市护理学会妇产分会委员、助产学组核心成员,参与组织第一、二届青岛市助产专科护士培训班,并参与授课。
撰稿 陈珂 摄影 王建亮
新闻推荐
林辉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